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一步一腳印】物資搶進阿里山 人力接駁送災區

記者 徐沛緹 / 攝影 陳柏華 報導
發佈時間:2009/08/22 19:18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15:06

要上阿里山的車,依然得排在公路的37公里處,等候單邊放行,趕著上山搶收農作,重建家園,或是探親訪友的駕駛,都得先在管制哨,耐心等待。

上山的路,坍塌得又窄又難走,只剩四輪傳動才有力爬坡,水災過後第10天,這是上阿里山 唯一的陸路交通;頭頂偶爾飛過的直升機,負責空投物資進部落,但天候持續不理想,消失在雲霧裡的直升機,只能伺機而動。

管制哨前的車愈排愈長,停在路旁等待放行的過程中,開始有人下車觀望,未知的上山路,還不確定今天能挺進到哪裡,遠遠的,一輛掛著賑災專車的休旅車,在車陣中接近管制哨。

上山賑災志工:「這一整排全部都是,從那一邊開門,那一台,到全部後面都是。」記者:「你們是什麼時候開始集結啊?」上山賑災志工:「大概昨天中午吧,有的就愈來愈問,車子就愈多,然後另外還有一隊,在教會那邊,有60多台。」記者:「大家都有空嗎?不用上班喔?」上山賑災志工:「因為想說盡一份力,還有一些比較困苦的,所以大家都幫忙,這樣子。」記者:「大家都請假來?」上山賑災志工:「對對對。」記者:「哇,你們好有愛心。」上山賑災志工:「不會啊,因為在裡面的人,連家都沒了。」

物資車隊開過第一段搶修中的道路,在顛簸的泥巴路上,跟怪手和卡車相鄰而過,接上只容一台車寬度的產業道路,越過凹陷的柏油路,總算是前進了20公里,但58公里處,這個落石坍塌的隧道口,讓所有車子,真的只能就此打住。阿里山居民:「來,來,來。」

剛剛在管制哨,等待上山的物資車隊,只能一輛輛在隧道口掉頭,卸下物資,再做打算。記者:「只能到這邊?」阿里山居民:「對,目前只能到這邊。」記者:「那怎麼辦?」阿里山居民:「就是要用背的,過這一段山地。」記者:「那等一下你們還要跟著背進去嗎?」阿里山居民:「那當然,我們住在裡面,非得要背進去不可。」

物資車隊一邊卸貨,一邊緊急連絡對面部落的居民,希望大夥一起出動,把這些愛心物資搬進去;這一趟上山,載來的米、油、保久乳等等的民生必需品,共有上百箱,堆在隧道口,只能靠大家用走的,往山裡頭搬了。

記者:「請問你從那邊來?」阿里山居民:「樂野。」記者:「走了多久?」阿里山居民:「我已經去第二趟了。」記者:「來搬物資?」阿里山居民:「對對,對啊,走來走去,來搬,搬來搬去啊!」

部落動員能力強,從坍塌的隧道裡,走出來的人愈來愈多,有人用頭負荷著,用肩膀扛著,2袋米、3斤油,就在這裡展開人力接駁。

從隧道口往對面的屋子望去,本來是一條直通的柏油路,5、6百公尺的距離,開車3分鐘就到得了,但這段路全都被沖垮了,凹陷成大山谷,想過到對面,只能往嚴重崩塌的山壁上走。

遠遠望去,賑災隊伍正跟著部落裡的人,走在沒有路的山壁上,人群裡,還包括穿著白衣的修女,這趟去,送的不僅只是溫飽,還有心靈的安慰。

視線再回到隧道口,實際要往隧道裡走,踩過落石、爛泥後,隧道中段,馬上就有第一個難關,被雨水沖垮,嚴重下陷的路面落差,超過1公尺,物資才搬到這,就需要暫停。阿里山居民:「你下來幫我扶一下,好好好,我先跨下來,好。」

幾位上山幫忙的大學生志工,守在這個落差處,發揮人力接駁功效,幫每一個背著物資的人,先卸下肩頭重擔,安全下到1公尺差的斷路。上山賑災志工:「那個牛奶,這邊給我們,在這邊接罐頭來,一起來,小心喔,還有罐頭,等一下,罐頭先,好,謝謝,好,你先接,大箱的,大箱,喔。」

被大紙箱砸中了頭,還好沒事,在大家使盡力氣的當頭,一位部落裡的婦女,背著竹簍來了。阿里山居民:「這樣夠嗎?OK嗎?這樣OK嗎?還要嗎?再來一個,這樣子,再搬一個。」

瘦弱的她背著竹簍,要大學生們多幫她裝些物資,裝到她快要站不起來為止,負重的身影,消失在隧道盡頭。

搶通的工程車,已經開進隧道清運土石,不過一出隧道,柏油路已經完全消失,要走過崩跌的山路,得自己在碎石和倒塌的竹林小徑中找路走,一般人走恐怕都得手腳並用的攀爬,更何況部落裡大規模出動的男女居民,還背著物資。

沿路遇到對面部落裡走出來的居民,都背著大簍子,山路難行,即使簍子是空的,低頭走路的喘氣聲,卻很明顯。記者:「走幾趟了?」阿里山居民:「要第4趟了。」記者:「不累喔?」阿里山居民:「不累,不累的話是騙人的。」

剛剛在隧道口,努力多往簍子裡,裝物資的婦女,也又從對面走了過來。記者:「妳走第幾趟?」阿里山居民:「第4趟。」記者:「好累喔?」阿里山居民:「還好。」記者:「加油,加油。」

每一個人都是低著頭,往更高的山壁上爬,每一次開口,好像都沒有多餘的力氣,再說一句話,不過這還只攀爬過不到一半的路程。上山賑災志工:「前面啊,那個有挖過那個,那個就很好走了。」記者:「樹那邊喔?」上山賑災志工:「還沒到樹吧,樹下面再過來一點。」記者:「就可以了嗎?」上山賑災志工:「對,那邊就已經挖很寬了。」

靠在石頭上,氣喘吁吁的聽到,似乎康莊大道就在前方,剛剛搬完物資,往回走的年輕人,卻又幫前面的路,增添風險。上山賑災志工:「路不好走,對,一直都不好走。」記者:「怎麼不好走?」上山賑災志工:「就都泥濘,那邊就只有大概兩個腳掌寬的路,所以都要一步一步慢慢跨,對。」記者:「會滑嗎?」上山賑災志工:「會啊,剛剛有人滾下去啊!」記者:「你看到有人滾下去?」上山賑災志工:「從這邊滾到這邊而已,他們不是走下面那一條,他剛好是從這邊,滾到那邊而已,所以還好有被拉上來。」

前方,又是一段接近90度的峭壁,往回的志工,背物資的背包空了,終於能卸除壓力。上山賑災志工:「罐頭、油啊、水啊。」記者:「之前有走過這樣子的經歷嗎?」上山賑災志工:「我是有啦!」記者:「所以你之前沒有?」上山賑災志工:「我不是扛這個的。」記者:「那這樣走下來還好嗎?」上山賑災志工:「還好啦,平常都有在運動,幫幫人嘛!」

一路上,幫人的賑災隊伍,自救的部落居民,將近1百人陸續往返,連成一條在山壁上接力的人龍,大夥一起努力把物資背過山頭,沒有多餘的時間和空間,再想爬上山壁的危險,只能往前走,而且是必須一趟一趟的,把物資全都搬進部落為止。

好不容易跨越過陡峭山壁,走到從隧道口遠眺的房子,已經將近1個小時,所有搬過來的物資,在這裡集合,前方的路,終於可以開車通行,剛剛搬完物資的部落青年,坐在車上歇歇腿。

記者:「你們剛剛有走過去,再搬回來?」阿里山居民:「對啊。」記者:「你們走幾趟?」阿里山居民:「4趟,4趟在那邊,5趟在那邊,4、5趟的在那邊。」記者:「不累嗎?」阿里山居民:「他很厲害啊,有力就出力啊。」記者:「之前有這樣搬過嗎?」阿里山居民:「沒有,沒有吧。」記者:「從來都沒有遇過這樣子?」阿里山居民:「沒有,沒有耶,沒有遇過。」

物資總算一一往部落裡運,原來從這個地方,還得繼續再往前開10幾分鐘,一路上,雖然能通車,但顛簸的路況,也夠讓車輪吃盡苦頭;大批愛心物資的終點,在樂野鄉公所。阿里山居民:「那邊還有2罐,有算到嗎?他現在加進去了,有加進去了,剛剛還沒算,現在加進去了。」

一個早上,大家努力來來回回,翻山越嶺搬回來的物資,總算愈來愈多,本來以為這些物資,就歸辛苦的樂野村居民所有。阿里山居民:「然後還要3台貨車過去,幫那個,帶達邦的4、5個人,帶達邦的,他們40個人,要自己背進去啦!」

原來還有在更深山裡的達邦部落,正餓著肚子等待,原來,前面那一大段辛苦的山壁攀爬,到樂野村,都還只是一個中繼站;另一段人力接駁的開始,恐怕又是受災過後的懸崖峭壁,徒步攀崖送物資的終點,還沒有結束。

◤人氣精選文◢

👉『薔薔』撩男祕訣 分享如何遠離渣男

👉 小資守財不易!5大易破財行徑大公開

👉8大招財錢包色彩推薦!換上財運滾滾


#阿里山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290

0.0459

0.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