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考試,不看分數,甚至上課的時候沒有教科書,孩子們在學校裡到底學到些甚麼呢?在宜蘭的慈心華德福學校,更重視的是學生是不是離開校園之後,還能主動地去學習,這所當年被認為離經叛道的國小,現在已經是一所有上百名學生排隊,希望轉學進去的學校,TVBS和商業週刊合作,發現台灣特色小學系列報導,今天帶您去探訪宜蘭的慈心華德福學校。
慈心一年級師生:「張大嘴、李大嘴,兩人對坐來比嘴,張大嘴說李大嘴的嘴巴大,李大嘴說張大嘴的嘴巴大,到底是誰的嘴巴比較大?」
早上8點半,一般國小學生這個時候早已經在老師一聲令下,乖乖坐進教室,宜蘭的慈心華德福學校裡,老師還氣定神閒的帶孩子走廊上唱歌,念童謠,這叫做晨圈,其實也是課堂活動的一部分。校長郭朝清:「一大早從家裡來到學校,每個人的狀態都不太一樣,有些人可能坐了很遠的車,有些人可能早上還沒吃飽,希望透過聲音跟肢體的活動,健康地喚醒每一個孩子,讓孩子自然而然專注力投入在教室的學習活動當中。」
晨圈活動各自精采,二年級班級,就在同學們的笛聲中,揭開一天學習的序幕。慈心二年級師生:「在閃耀清澈的陽光裡,啊上天,我向您敬禮。」
謝謝天,謝謝地,因為能學習是件值得感恩的事,起源自德國的華德福教育,更讓學習過程充滿藝術氣息,黑板看來就像一本繪本,是老師針對授課內容設計而成的繪本,至於一般學校一定會有的教科書,此處完全絕跡,每堂課老師自己動手畫。
郭朝清:「老師要做很多準備,他必須充分了解,這個年紀的孩子他內在的需要,再以他自己的創意組織起來,帶進課堂裡面,對老師來講,它有很大的挑戰性,我常在說,好東西與好朋友分享,當老師做這樣的準備之後,他其實是很期待走進教室,跟孩子一起分享。」
郭校長原本服務於一般的國民小學,他說當年第一次接觸這種多元教育,就有被電到的感覺,我們也有個被電到的時候,就是二年級這一班,突然決定趁著天氣好,要來個散步課,一般學校中要走出校園,得要慎重規劃,這裡卻直接抬腳就走,一下子把外面的廣大天地,也變成校園。慈心二年級師生:「它很特別喔,它的樹跟芽是不同棵,不同的水果。」
來回1公里的散步只是牛刀小試,到了中高年級,他們還要挑戰露營、登玉山呢!而小路上突然來了一輛大卡車,才二年級的孩子們也都很鎮定。慈心二年級師生:「注意,不要動,讓它過去,好,停下來,好,司機轉彎,我們過來這邊,BYEBYE。」
氣勢逼人的大車與孩子交會時,也展現溫和一面,這是種淳樸鄉下才有的悠閒吧,不過回顧當年,慈心華德福這個公辦民營的另類國小要進駐宜蘭冬山時,一度碰上鄉親因為不了解,拿柺杖、鋤頭來反對的場面,如今它蛻變成家長2年前就遷入戶籍,只為入學的學校。
事實上,中間會有一段長時間,學校用來跟家長溝通,這裡不考試,不看分數。郭朝清:「用故事、用圖像的方式帶給孩子,他的確非常的慢,可是孩子對文字是充滿感覺的,文字背後的這些故事,是有很深刻的感受的,所以它有它可以帶給孩子的一個獨特價值,我們必須讓家長了解到說,雖然孩子一開始學得慢,可是他學的很深入、很紮實,經過長時間,經過3年、5年,家長可以在孩子身上看到,經過這樣的學習所打下來的基礎。」
確實,您在六年級的時候,能說清楚春秋戰國,與同時的歐洲帝國,有甚麼縱向、橫向的對應嗎?這些孩子們可都一步步消化吸收,把其中的語文與歷史知識,化成生動圖文,而因為故事好聽,上課2個小時了,大家還是聚精會神。
郭朝清:「更期待是孩子能夠不斷學習,對他所接觸所有的事物都充滿了興趣,充滿了學習的渴望,我覺得這個是孩子的一個終生受用的能力,它比你現在所看到任何數字,還要寶貴珍貴。」
宜蘭的慈心華德福,努力在傳統、較為一元化的教育體制當中,為家長跟孩子們,開一扇不同的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