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一步一腳印】拿土地「環境信託」! 自然谷的3個傻瓜(下)


發佈時間:2012/03/18 22:21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15:06

觀眾或許從一開始就疑惑,稱呼這棵樹,怎麼會用「他」?而不是「它」呢?吳杰峰再三強調,因為樹有生命、有知覺,曾有一次,一群人一起跟這棵老樟樹溝通,不約而同感覺到,這棵樹告訴大家,自己是男性、167歲。

吳杰峰:「我們那時候有問說,我們爬樹會不會造成你的傷害?你會不會不喜歡?他給我們的回應說,不會,他很高興,就是人能夠跟他一起玩,運用他來玩,我們會很高興,他也會很快樂。」

因為樹上,也是讓人驚喜的教室,除了可以看到不少平地難見的昆蟲、動植物,甚至對人生觀也有啟發。吳杰峰:「放鬆一點,來欣賞這個環境的話,你會覺得那個,視野不一樣,角度不一樣,你是站在一個制高點,在看這個眾生,其實是很神奇啦,就是說,當你有一個超脫的感覺的時候,你就發現,為什麼要去爭那些東西?所以我們攀樹的老師講說,兩黨應該上來這邊對話,這時候只有考慮到安全問題啊,就要相互幫忙。」

超脫之後,進一步,攀著樹上上下下的一些動作,還會逼著人腦袋轉彎,想想一些本能反應,是不是反而是限制,例如那個把人連結在,攀登主繩上的布雷克結,是個抓越緊、越讓人往下掉的結。吳杰峰:「我下來的時候,兩隻(手指)這樣,耶,把這個5個繩圈的頂端一碰,就下來了,但是你放手就得救,放手得救,但是這是違反人性的。」

可是原來放手不一定是壞事,就看放掉的是什麼東西,這一點,吳杰峰有深刻體會,就在3年多前,金融海嘯爆發後,原本揪團買地的6位谷主,有3位不得不抽回資金,剩下吳杰峰、吳語喬,還有一位劉秀美,依照一般常理,再撐下去,也是自討苦吃吧!吳杰峰:「像語喬那時候,小朋友在讀書,而且讀大學,另一個夥伴叫秀美,他們家3個小朋友,也都是讀大學高中,就是壓力都不小。」

而且秀美是單純家庭主婦,沒什麼額外收入,採訪那幾天,還因為要照顧公婆,實在挪不出空上山來,這樣的3個人,卻決定放掉全部積蓄,把這塊谷地保下來。吳杰峰:「我們都有壓力,只是每個人覺得說,他要不要再繼續做的理由是什麼,我們覺得說,已經走到這裡,不想要放棄。」

吳語喬:「對我來講,我是已經想了很多年,我是一個夢想在走,我是一個願力在走。」

任何保育的工作,都需要時間來累積成績,已經起步了,實在不想回頭,只是不放棄的結果,就是剩下的3個人,得想辦法湊出更多錢,補足突然而來的資金缺口,於是,賣屋的賣屋、借貸的借貸。吳杰峰:「家人就會開始有很多問號,一定要這樣子嗎?你是不是被騙了?還是怎麼樣子,還是什問題,嗯,不過我們家有個特點,像我家後來能接受我要這麼做,因為我可能以前給他們的觀念就是,我不會做傻事。」

還說不傻呢,土地好不容易保下來了,3位谷主卻商議著,在1年前,把它「環境信託」。吳杰峰:「發現無常,不只是人發生意外,才叫無常,比如說像金融海嘯的風暴,甚至是一些小爭執,理念啦,會不會造成成為一個大問題啦,這些都有可能是問題,但是信託之後,變成你跟人家契約。」

所謂環境信託,就是將環境託付給,值得信賴的民間組織,以民間的力量,進行維護自然及人文環境的工作,不過這下子,就別想再要有名下登記了一塊土地,可以傳子傳孫的那種安心感、擁有感了吧!

吳杰峰:「村民最開始的時候是,婆婆媽媽在聊的時候,聽他們在耳語,就是上面啊,有6個有錢人,上面要蓋小木屋啊,蓋度假別墅,那後來信託之後,因為6個變3個,就講這3個一定是買地要捐地就是傻瓜,變成3個傻瓜,在做這種事情。」

為什麼要做這種事?誰都會疑惑。吳杰峰:「其實說講環境保護,講自私一點,仍然是在為自己,只是這個自己就是,我們跟萬物是一體的,我們為了它,還是為了自己。吳語喬:「我常講說生命是有限的,那我覺得土地才是無限的,我們要如何盡快保留一塊好的土地比較重要。」

講來是很有道理,只是,硬生生放掉名下、好不容易存聚下來的資產,真的是挑戰,所以很多人想都沒想過,真有這樣的事。吳杰峰:「像去地政事務所,你們是財產信託嗎?還是個人什麼信託?他其實不知道,因為光信託本身,就私益信託,也不是那麼常見,又是公益、又是土地,突然發現這個沒有辦過,竹東的地政事務所就問,然後問上去也都沒有案例,他說,啊,你們這是全台灣第一個例子,喔,傷腦筋。」

不過公文作業再怎麼麻煩,就當成對自己決心的考驗好了,也還好,不是谷主了,做的還是自己喜歡的事。吳語喬:「其實我很早就有一些理念、一些想法,其實我現在,一直願意做這些事,是因為我覺得,我的夢想在實現的感覺,雖然做的還是很辛苦的,因為剛來的時候要整地啊,每天除不完的草啊,要做一些苦力、勞力啦,可是你會發現,它慢慢往自己的夢想在實現,其實就覺得很開心。」

而且原來吳語喬,也是攀樹教練。吳語喬:「杰峰,他這個(樹洞)需要做一些外科手術嗎?」吳杰峰:「那一個不用,那個應該不用。」吳語喬:「我看這麼大。」吳杰峰:「因為當時有個非常大的枯枝斷掉。」

不免好奇,要多久可以練成那樣悠然上下?吳語喬先一陣哈哈大笑。吳語喬:「我以前是非常怕毛毛蟲。」記者:「真的?那在這邊,常會碰到蟲啊!」吳語喬:「後來其實來到自然谷後,我覺得這是自己慢慢去克服啦,恐懼也可以克服,高度都是可以克服的,我覺得那都是要學習啊,真的,以前我也是只要爬一點高,我也會很害怕欸,我覺得這都是慢慢慢慢的。」

所以,那種捨去畢生積蓄的勇氣,也可以學習而來嗎?吳杰峰、吳語喬都說,其實還靠著這一路有很多朋友幫忙。吳杰峰:「我都稱他們是隱性的地主,沒有他們,這裡可能還是要,因為這個資金的關係,被迫要賣掉,因為有他們,所以我們能夠運作下去。」

而且一個生態基地的永續經營,還要左鄰右舍同心。吳杰峰:「社區居民很熱情,自己裝啊,吃飯啦,吃飯吃飯。」

這天村長招呼了一群村民,進谷來「陪」吃午飯。吳杰峰:「也是臨時,我想10點了,我才打電話說中餐怎麼辦,她說也不知道,我說那我煮上來,村裡家政班詹班長廚藝一把罩,幾樣村民栽種的鮮蔬,料理一下,都是美味。吳杰峰VS.村民:「還要加上茶一杯,50元,那是烏龍茶,650元啦,你開黑店哪,這裡本來就黑店哪,滿天綠的,哪有紅的,晚上來這裡更黑,我跟你講。」

因為路燈有很多是不亮的,就住在山谷谷口的村長,怕光害影響山上動物昆蟲的生活,努力好多年,終於讓接近山區這邊的路燈,夜裡不要開太久。華龍村村長田興業:「人都是住在地球村啊,都是靠這種機緣嘛,對不對,他也是從事生態類的,對我們社區,整個大方向都非常有幫助,所以非常鼓勵他們。」

為了想看看這一整區,越來越豐富的生態,來拜訪的朋友,也越來越多。參觀民眾:「看不出它早期有那個果園,曾經耕作過,大規模果園,現在看不出來了,完全看不出來,因為20年,以廢耕20年來講,它土地已經恢復它原來的樣貌,該有的樣貌,真的都是寶,都是寶啊,知道的話,很多都是寶,不知道的話不是寶,是草。」

這一家人有一塊果園農地,最近幾年也開始朝向自然耕作,保存生態的方向努力。劉秀美:「我們發現其實已經有人在做,已經有人比我們更早在當傻瓜了,我們根本不害怕、不孤單。」

不會孤單的,吳杰峰、吳語喬,還有從來沒在媒體上露面的劉秀美,都有深刻感受。吳杰峰:「因為買這個地,然後認識這群攀樹的老師,因為攀樹,然後認識了道德經,就一直開啟一些機緣,然後我們就,其實這種收穫不是,假如你去買,你可能還買不到,人家也不見得會跟你講這些事情,所以捨得,中文讓我覺得很神奇,你捨去這個東西,看起來像失去,但是得到的東西,你難以想像。」

這片山谷完成環境信託,到現在1年,對他們來說,只是實現第一個夢,接下來又有新的夢。吳杰峰:「全民都信任這個事情,然後一起來做,這個過程是很漫長的,像日本已經將近50年,英國也100多年,歐美都是做幾十年的歷史,我們才0歲、1歲而已,所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吳語喬:「其實這些活動也是,希望能夠讓大眾來參與,然後透過這樣的一個,他們來參與的一個方式,來傳達環境信託的理念,然後我們只能很踏實地做,一點一滴地做。」

吳杰峰:「如何取得大眾信任,人家知道說你們,不是在做一件自己來出名,自己是有錢人來蓋小木屋,不是,而是做一件,為我們下一代保存永久的淨土。」

夢很大,可是如果成真,是多美好的事,跟汲汲營營,守著存摺上數字的做法相比,哪一種是傻瓜,你會有什麼樣的答案呢!

#生態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3233

0.1555

0.4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