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球華文永續報導奬》今天公布第二屆入圍作品名單,共計有95件入圍,受到新聞傳播界肯定,今年有不少媒體和學校首度參加就入圍,專業組有中央社、蘋果日報及鏡傳媒等九家;學生組則是政大、靜宜和文化,還有高中生首度參賽且入圍。參賽者關心能源、空汙及快時尚等,反映出最新時事及最迫切的議題。
由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主辦、世新大學及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協辦的《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公布2018第二屆入圍作品,報導奬分專業組、學生組,各有平面、影片(長)、影片(短)、融媒體類,總計有八個類組獎項。
今年報導奬收到台灣、香港、中國大陸、馬來西亞和澳大利亞等32家媒體、23所學校,一共425件參賽作品,總件數較去年增加八成,其中學生組件數增加最多,成長1.6倍,專業組也增加48%,競爭較去年激烈。
18位傳播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組成的評審委員會,歷經一個多月審查,選出95件入圍作品,包括專業組53件、學生組42件,入圍比率平均約24%,最後脫穎而出的各類組首奬作品,將於10月頒奬典禮揭曉,總奬金超過130萬元。
關心生態文明議題,今年更有多媒體報名參賽,其中蘋果日報、鏡傳媒、遠見雜誌、今周刊、商業周刊、中央通訊社、華視和地方有線電視慶聯、港都,共九家媒體今年首度參賽,就有優秀作品入圍。
專業組入圍作品,TVBS入圍13件最多,其次是三立有四件,慈濟方面也有四件,聯合報系、遠見、上下游、蘋果日報皆各三件等。融媒體類吸引電視台、報紙、廣播人參賽,且今年首度有VR作品,TVBS和hTC 虛擬內容中心合作,製作虛擬實境(VR)版的格陵蘭氣候變遷現況,以跨領域跨媒介的多重數位敘事,呈現氣候變遷對全球和台灣的衝擊。
2018《全球華文永續報導奬》入圍作品中,今年首度有結合VR(虛擬實境)融媒體作品,戴上VR 頭盔,讓人彷彿親臨其境,親身了解融冰對格陵蘭帶來的影響。(照片/TVBS提供)
學生組入圍作品也令評審驚艷,在評審最後一刻,增額錄取。入圍件數最多的是銘傳八件、其次是輔大七件、世新五件、政大和台大也各有四件,今年首度參加的政大、靜宜和文化,都有不錯表現,另外今年更吸引高中生報名參賽,明道中學高中生以「再生能源的公民參與扭轉階層的可能」獲得入圍,為唯一高中生入圍作品;關心地球永續,連高中生都用實際行動,製作完整作品來參賽。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奬》催生以建設性新聞學方法,製作生態文明為主題的新聞報導,今年參賽作品題材與去年相比,面向更豐富多元,題目吸睛,顯示大家愈來愈瞭解「生態文明」涵義,進而製作走入日常食衣住行的生態文明報導,例如學生組關心時下快時尚議題。
「能源」、「空汙」是今年最夯的兩大議題。面對極端氣候來臨,人類生活產生巨變,最引發所有參賽者高度關注,紛紛報導極端氣候影響下的能源問題,專業組作品有深度剖析缺電潮、瘋種電、深澳電廠、替代能源可行性等,更有新聞團隊前往極地探索;學生組也有台灣太陽光電議題等,皆盼為地球降溫,為能源找出路。
今天公布名單後,將展開網路人氣票選活動,歡迎大家一起來選出心目中最喜歡的作品,只要登入「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官方網站 https://www.newsaward.org/vote ,且至「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粉絲頁」完成活動步驟,即可取得抽奬資格,有機會獲得HTC U12+手機、福容大飯店福隆店一泊二食住宿券、麗寶樂園國際賽道賽車券,以及麗寶樂園門票。另外,獲得「最佳人氣奬」的作品,專業組可獲得HTC U12+手機,共四名,學生組可獲得HTC U11手機,也是四名。
【專業組平面類】入圍作品16部
入圍作品 | 作者 | 任職單位 |
海洋台灣系列 | 黃佳琳、金磊、林思瑩、簡毓群、李明忠、蔡永春、古雲傑、 Willian Tan | 經典雜誌 |
慈善X科技,打造台灣賑災力 | 葉子豪 、顏霖沼、葉晉宏、柳宗言、張敏忠、詹進德、陳建宏、游錫璋、黃福全、劉國泰、蕭耀華 | 慈濟月刊 |
擺脫污名化 重新感受國境之南 | 陳葦庭 | 中央通訊社 |
瘋狂的驢皮:342億的中國阿膠市場,要殺多少非洲驢? | 吳婧 | 端傳媒 |
海洋危機-海洋垃圾正包圍台灣 | 賈寶楠、鄭朝陽、蔡家蓁、連珮宇、呂思逸 | 聯合報 |
萌芽中的林下經濟:前景與難題 | 孔德廉、賴郁薇 | 上下游新聞市集 |
極端氣候灌溉學 | 林書帆、林慧貞、何嘉浩、謝佩穎、邱柏綱、康椒媛 | 豐年社 |
河瘤大調查 | 何柏均、陳偉周、侯良儒、林奐成、陳鼎仁、莊勝鴻 | 蘋果日報 |
全台瘋蓋天空步道 真能救得了觀光? | 王一芝 | 遠見 |
新地球殺手 國人每分鐘丟438件衣服 | 彭杏珠 | 遠見 |
台灣瘋種電 從三贏變全民皆輸? | 彭杏珠、蔡立勳 | 遠見 |
藍金事業!包裝水為什麼這麼貴? | 童儀展、林玉婷、劉宜叡、嚴永龍 | 原復會社 |
深澳的明天在哪裡? | 蔡惠萍、侯俐安、游明煌、吳淑君、施鴻基、張曼蘋、祁容玉、雷光涵、董俞佳、彭宣雅 | 聯合報 |
全民大發電奇蹟 | 唐筱恬、王炘玨、陳弘岱 | 今周刊 |
「找溪望.救水路」系列專題報導 | 鄭朝陽、洪敬浤、郭政芬、余采瀅、賴香珊、陳雅玲、黃仲裕 | 聯合報 |
百變能源村 | 謝錦芳、鄧博仁 | 中國時報 |
【專業組影片類】(短版)入圍作品11部
入圍作品 | 作者 | 任職單位 |
大數據監測拚源頭減塑-洄瀾為何不美麗 | 游皓婷、廖廣賓 | TVBS |
廢棄梨梗翻轉農村 | 李晴 | TVBS |
逾百人陷危?、柴山每年朝海滑6-9cm | 華舜嘉、李偉華 | TVBS |
煙囪環伺的大提琴手 | 陳兆瑜、許俊傑 | 商業周刊 |
日本廢棄小學再生 打造里山青銀新樂園 | 傅秀玉、黃歆如、吳國豪 | 非凡電視台 |
憫農 | 徐仲彥 | 自由投稿人 |
消失的海岸 | 戴元利 | TVBS |
國土危機下的外傘頂洲悲歌 | 詹舒涵 | TVBS |
亞洲最美村莊! 釜山貧民窟 靠"藝力脫貧" | 張靖玲 | TVBS |
綠島面臨生態浩劫、低碳旅遊喚起遊客重視 | 曾奕慈、鄭勝為 | TVBS |
漁業資源如何生生不息 友善漁法成課題 | 曾奕慈、何佳陽 | TVBS |
【專業組影片類】(長版)入圍作品17部
入圍作品 | 作者 | 任職單位 |
與樹同呼吸生態建築 | 李晴、陳柏華 | TVBS |
PM2.5來襲 搶救鮮空氣 | 王結玲、蔣志偉、謝賢熺 | TVBS |
缺電大追蹤 循環能源夯 | 盧秀芳、賴麗櫻、彭心一、周聰裕、林書賢、林宛瑤、郭旺樹、蕭至光、王群賀、金汝鑫 | 中天新聞 |
河川變色水危機 | 秦綾謙、王結玲、潘郁文 | TVBS |
重啟電廠 看見深澳的難題 | 陳璽鈞、張書銘、施幼偉、蕭凱堯、張書堯 | 華視 |
廢棄物的歸處 | 劉瑋婷、周府慶、何昆懋、林修逸 | 慶聯有線、港都有線 |
食 蛋蜜危機 | 熊其娟、李俊葳 | 大愛 |
鮭鄉路 | 熊其娟、李俊葳 | 大愛 |
地球的孤兒~獵殺棕熊 | 白心儀、林奕勳、李孟唐 | 東森 |
地球的孤兒~崩壞的南極 | 白心儀、林奕勳、李孟唐 | 東森 |
凱擘新聞網-淡戀河之歌 | 江智群、曾子庭、江秉彰 | 全聯有線 |
太魯閣綠寶石-台灣永續革命 新願景篇 | 郭雅慧、張逸民、李政道、黃琡雯 | 三立 |
「循環經濟零廢棄、永續進行式」系列報導 | 陳以嘉、楊淑芃、黃琡雯、陶沛倫、王明輝、魏國旭 | 三立 |
《舊衣去哪兒》系列報導 | 卓冠齊、黃政淵 | 公共電視 |
帳篷下的秘密 | 林上筠 | TVBS |
藍色眼淚,海廢大戰 | 王詩雅 | 三立 |
不法回填!淨土難存 | 蔡嘉恩、李世隆 | 臺視 |
【專業組融媒體類】入圍作品9部
入圍作品 | 作者 | 任職單位 |
天下沒有白挖的水泥 | 簡信昌、李又如、官詣軒、江鎧至 | 鏡週刊 |
髒工廠的告白!頂番婆電鍍污染農地專題 | 孔德廉、張良一、陳青琳、蕭禾秦、蕭名宏 | 上下游新聞市集 |
河瘤大調查 | 何柏均、陳偉周、侯良儒、林奐成、陳鼎仁、莊勝鴻 | 蘋果日報 |
蘋果前進洛興雅 | 何柏均、陳偉周、侯良儒、林奐成、陳鼎仁、莊勝鴻 | 蘋果日報 |
冰之島融化中、前進格陵蘭 | 楊樺、朱芳儀、林宏宜、連裕閔、江慧真、柯勝雄、劉思銘、楊乃甄、黃瑴恒、黃冠中、鄧郁潔 | TVBS |
一年了,你好嗎?看見台灣,看見齊柏林 | 藍宜楨、劉世澤、洪采岑、陳淳毅、郭霽、蔡依芳、邱明瑜、呂品逸、盧素梅、楊晴雯、葉立斌、張家寧、李慈音、黃慈雯、周家緯、羅正輝、徐翊中、陳則凱、謝美伶、柯智翔、汪文然、陳俐娟、王嘉琪 | 三立 |
「塑膠柔珠」政策、 | 蔡美瑛 | 自由撰稿人 |
鯨魚的控塑〜海洋生機 “塑‧不塑” 一起向前走! | 宋流芳、林宗慶、鄒瑩瑩、黃建鈞、張燕如、黃子榕、陳思安、簡郁倩、黃薰葳、周靖璞、莫耀忠、董志勇、鄭曉薇、陳歷漢、吳庭煦、顧文治 | 正聲廣播 |
日本地方創生。岡山|地域振興協力隊 & 移居地方的人們 | 簡嘉潁、孔德廉、近藤悟、邱劍英、蕭名宏、Alittle | 上下游新聞市集 |
【學生組平面類】入圍作品17部
入圍作品 | 作者 | 就讀學校 |
【系列報導】2025 太陽光電 2000 萬瓩供電 幾乎確定做不到 | 董容慈、康陳剛 | 臺大 |
MIL- | 陳心慈、陳冠婷 | 臺藝大 |
老屋留下了,然後呢?居住權與文史保存的拔河 | 薛惟中、劉蘭辰、阮怡婷、謝宜臻 | 政大 |
農業注新血 青農耕出新芽苗 | 葉穎樂、陳星彤、林曉榆、柯宜妤 | 政大 |
油車間復興運動 喚醒沉睡的味蕾 | 李偉皓、楊婷婷 | 輔大 |
小農應援團出擊 突破農業人力困境 | 李偉皓、楊婷婷 | 輔大 |
《衣服多到穿不完?你也掉入快時尚的陷阱嗎?》 | 陳冠勳、吳思妮、黃芮蓁、蔡宛芝 | 世新 |
看不見的衝突─空汙與民俗的拉鋸 | 林冠吟、劉奕辛 | 世新 |
突破逆境 臺灣藍鵲茶找回坪林土地的原汁原味 | 劉庭妤 | 台師大 |
一物剋一物,卓蘭哈密瓜創造0農藥奇蹟 | 劉易斯 | 銘傳 |
怎麼回事?老師都快比學生多了 | 吳凡亦、張甲一、陳怡、林宛霖、焦心浩 | 銘傳 |
友善小旅行。臺灣行不行 | 吳凡亦、羅音吟、王馨雯、左崚倩、張嘉璇 | 銘傳 |
再生能源的公民參與 扭轉階層的可能 | 李若慈 | 明道中學 |
塑膠袋的下半生 | 黃逸薰 | 臺大 |
容器界的Ubike 好盒器玻璃杯租借 | 邵昱豪、呂函 | 輔大 |
鬼蝠魟和漁船交織的危機與命運 | 楊穎婷、王良博 | 世新 |
農藥對決四小時系列報導 | Churchill Belinda(高祺)、杜亞訊、賴俊祥 | 臺大 |
【學生組影片類】(短版)入圍作品16部
入圍作品 | 作者 | 就讀學校 |
紫爆哪裡來?空汙危害大搜尋 | 曾泓睿 | 南臺科技 |
油車間復興運動 喚醒沉睡的味蕾 | 李偉皓、楊婷婷 | 輔大 |
母蜥獨大 政策影響下的變動 | 何映萱、杜鈺瑄、周柔秀、楊雅晴 | 南華 |
處心積「綠」 台灣綠建築制度待完善 | 洪婉恬、邱麒瑋、張寧心、葉冠吟、黃昰熏、陳思慧 | 政大 |
如果我們成為問題?動保之前 | 毛御亘 | 長榮 |
收容資源有限,如何讓毛小孩希望無限? | 姜霏、石奕賢、林子祺、陳頤、陸潔儀、吳奕寧 | 銘傳 |
自然農法 身障者種下「美好」希望 | 古采柔 | 輔大 |
不塑之客 | 陳芝瑄、余品潔、陳彥儒 | 銘傳 |
藥品浪費嚴重,回收有方法 | 楊雯淇、姚玥、方晨晨、林文秀、馬婉松 | 銘傳 |
怎麼回事?老師都快比學生多了 | 吳凡亦、張甲一、陳怡、林宛霖、焦心浩 | 銘傳 |
竹跡‧污水處理是滄桑 | 吳凡亦、何雲鵬、羅齊文、陽俊寧、顏妍、李想、向子璇 | 銘傳 |
萬物「虻」生 黑水虻的永續農業 | 曾理均、胡格非 | 世新 |
廢棄梨梗化身鉛筆 打造「梨」想生活 | 張湘妮、司徒巧庭 | 輔大 |
二仁溪的眼淚 | 洪雅盈、周芳儀、張葒楀、江家全、吳宜恩、葉家文、楊開文、林宛儀、李承諺、曾曉真 | 長榮 |
報導者余志偉 有這麼一種困惑來自理想 | 徐榕笛 | 輔大 |
五溝水生態 | 程冠廷 | 義守 |
【學生組影片類】(長版)入圍作品7部
入圍作品 | 作者 | 就讀學校 |
漁、是我們改變了 | 王櫳寬、黃麟淇、鄭塏櫪、林啟彥、陳湘錡、陳名薇 | 靜宜 |
默默 | 羅崇綱 | 臺大 |
軌跡-老時光的旅行 | 胡皓宸、許淳雅、林士緯、陳貞妤 | 臺藝大 |
布袋戲文化的傳承 | 李鼎強、林子芸、劉庭、吳缋杉、韓子明、廖晨媛 | 文化 |
熱島下『不妥協』︰打造城市綠洲 | 施智齡、林彥君 | 世新 |
有你,不一樣 | 林宛樺、謝孟涵、曾鈺閔 | 南華 |
給我生存空間!大潭藻礁的嗚咽 | 陳佩美、周均庭 | 玄奘 |
【學生組融媒體類】入圍作品2部
入圍作品 | 作者 | 就讀學校 |
它「衣舊」美麗、但「衣燃」不環保 | 林宸佑、謝佩如、謝羽蓁、劉芳妤、張維庭、程麒展、蔣孟勳 | 政大 |
讓我們做個不塑之客 | 張湘妮、陳玥蓁、陳俞均、尤品升、鐘暐杰、許庭瑛、呂函 | 輔大 |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