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年初決定把「電玩成癮(gaming disorder)」列為精神疾病,將在當地時間19日生效,WHO將通知世界各國的政府,把電玩成癮納入醫療體系,患有此類疾病的人將可獲得妥善治療。
WHO今年首次在國際疾病分類標準(ICD)中列入了「電玩成癮」,根據WHO訂定的標準,被診斷出患有電玩成癮者,是在個人、家庭、社會、教育、職業或其他重要功能領域已面臨重大傷害,且至少持續1年者,可能就已患有「電玩成癮」。
WHO指出「電玩成癮」症狀包括,無法控制地打電玩(頻率、強度、打電玩的長度等皆會納入考量)、愈來愈常將電玩置於其他生活興趣之前,即使有負面後果也持續或增加打電玩的時間。
此外日前一名遊戲策劃師分享自己對於管教孩子玩遊戲的方式,被網友推爆。他說身為一個遊戲策劃,這是我的工作,但同時我也是一名家長,我兒子也上小學了,卻沒有「網路成癮」的問題。
他說他不只讓兒子玩,還買更好的遊戲讓他玩,他最初玩的是手遊,而自從買了家用遊戲機後,兒子就只玩家用遊戲機;當人的見識愈來愈豐富後,門檻也隨之愈來愈高,就會對低級的刺激、低質量的遊戲不感興趣。
此外他認為禁止孩子玩遊戲非常不切實際,他強調「遊戲是一個把複雜事情條理化的產物,遊戲的很多玩法的設計都源於生活、來自於人性。」同樣是學東西,我們會花數個月把所有細節數據化來訓練他,大到遊戲流程,小至一個按鈕,都是為了讓玩家能繼續玩下去;像是當兒子三年級要上英文課的時候,我獎勵他只要及格,我就給他零用錢加倍當獎勵。
達成後,立刻兌現答應獎勵,隨後再訂下新目標,而且除了零用錢的獎勵外,只要他每天背一點英文單字,我就每天讓他玩一下遊戲;等到他進入了這個循環,保持在「一個穩定的目標-完成-獎勵再定新目標」的小循環中,成績好是必然的結果。
這名遊戲策劃最後強調,家長不能只期望孩子忽然開竅,或是希望直接杜絕遊戲的誘惑,這非常不切實際,這並不能解決孩子沉迷的問題;而是家長要分析孩子沉迷遊戲的根本原因,透過獎勵與懲罰,找到引導的平衡點。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