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排灣族首支打擊樂團 募款盼赴日本參賽


發佈時間:2018/05/31 14:27
最後更新時間:2018/05/31 14:27
圖/羽‧擊舞藝術提供
圖/羽‧擊舞藝術提供

10年前圓圓回屏東瑪家鄉涼山部落成立排灣族第一支打擊樂團「羽.擊舞藝術」,帶著孩子們在山上搭帳棚練習,最近他們募款想飛日本參加成團後第一次國際賽,自我挑戰。

身分證已改為排灣族姓名慈姆達斯.達拉巴央,周遭的人仍叫她的乳名「圓圓」,圓圓說起回部落推廣排灣族音樂藝術的過程說,「我們的故事很長」。

 

她從國中就參加原住民文化藝術團,經常國內外表演,一直到高職畢業,而後在高雄市業餘原住民藝術表演團體指導10年,再轉到工業區當女工約7年,圓圓自己的人生故事更長。

圓圓將自己定位在文化工作者,她說,離開都市的原住民藝術表演團,是因為她不想只是一個表演工作者,而希望從事排灣族音樂藝術的教育推廣,民國96年回到涼山部落,向耆老學習排灣族古謠、音樂、歌舞,2年後成立「羽.擊舞藝術」,開始推廣教學,再2年後正式向政府立案。

圓圓帶著部落有意願學習的青少年及弱勢的單親青少年孩童,教導排灣族古謠祭儀、打擊樂、歌舞演練,並與詹依度在學習蓋排灣族石板屋的課程中相遇,民國103年結婚,結婚後一起運作樂團。在都市長大的詹依度是屏東三地門鄉馬兒村的排灣族,也因為熱愛自己的文化回部落重新學習。
 

「羽.擊舞藝術」有9年的時間都是在山野間搭帳棚練習,或在南二高交流道下的空間練習擊鼓。孩子從小學到高中,最少時5人,最多時達到20、30人,每週晚上4天伴著蟲唧、月光和星光練習,同時野炊吃晚餐,在昏黃的帳棚燈光下寫功課,圓圓和詹依度會為孩子課輔。

圓圓說,10年來,來來去去的孩子約有100人。去年,圓圓想讓孩子們有教室,於是透過朋友獲得一個車隊協助募款,在部落裡蓋了一間鐵皮屋;圓圓又自己寫計畫書向台灣心義工團爭取到室內裝潢,孩子們也一起動手蓋自己的教室。

圓圓說,她從來都不想募款來支撐團隊,這幾年來,她與詹依度打工、擺攤賣紅藜香腸,讓孩子們能夠學習自己的文化,但也不能讓孩子們一直沒有教室。

詹依度說:「我們不會讀書,但對於自己的文化都下了功夫,要學習自己的文化就要在部落這個空間。」圓圓說:「部落裡有耆老可以學習,文化就是生活,這是我一直跟孩子們強調的。」

圓圓一開始帶著孩子們學習太鼓,後來自己設計樂器,將排灣族的陶壺製成鋁製陶壺鼓,一年多前開始讓孩子們練習,並且已設計竹弦鼓正在請人鑄造。圓圓也曾與孩子們一同創作排灣族古謠結合西洋樂器,每年會推出一些小作品,參加各項創作樂舞及原創比賽。

目前就讀屏東大學一年級的潘長娟是失親的孩子,她說:「加入羽擊舞,更讓我看見真正的自己,學習甚麼叫做自己來,與團隊一起經歷著發生的所有一切,這是家,是充滿愛的地方。」

「羽.擊舞藝術」雖曾隨著縣府到國外推廣屏東觀光,但樂團一直都是表演,從沒有參加過國際賽,圓圓得知今年7月「東京亞洲擊樂藝術節暨第一屆國際打擊樂大賽」,與孩子們商量後,決定在募資平台募款,並以自己製的紅藜、小米香腸及原住民藝品做回饋,希望能讓團隊成員看見國際上不一樣的表演,參賽的成員除了圓圓夫妻外,還有7名國小、國高中和大學的團員。(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2024史上最熱一年◢

👉地球發高燒台灣未來冬季恐歸零?

👉半顆高麗菜破百,極端天氣惹禍

👉這4電器吃光荷包!教你省電祕訣



#排灣族#打擊樂團#比賽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462

0.5872

0.7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