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感冒不一定要上醫院就診,許多人會選擇到藥局購買指示藥服用,而感冒藥型式越來越多樣化,其實也象徵了感冒藥在台灣的市場相當可觀。據市調公司的資料顯示,光是2016年1月份,台灣民眾就消費了新台幣2.05億元的感冒成藥,不過若是吃一般感冒藥短期內無法緩解症狀,醫師建議還是得到醫院就診。
無論是一顆顆彩色藥丸,還是磨成粉裝進膠囊裡的,全都是民眾感冒常會服用的感冒藥,而且現在型式還越來越多。藥局藥師黃雅惠說,為了方便病患可能沒有辦法吞服藥品,就會選擇用沖泡式的,這個都是為了方便病患起見。
在社區藥局,感冒藥是民眾最常購買的藥品之一,不但有綜合感冒藥,另外也有針對單一症狀,像是頭痛或是咳嗽出的感冒藥。不過在藥局,這些感冒藥都是屬於指示藥,所以在服用和購買之前,還是要經過藥師指示。
將藥丸分別放進格子裡,自動分裝成一包一包,來到藥局除了買已經包裝好的感冒藥,也能依據症狀不同透過藥師做調劑。
黃雅惠說,如果症狀稍微再嚴重一點,綜合感冒藥它本身的每一個劑量都比較低,可能就無法去舒緩症狀,這時可以選擇用國民處方來做調劑。
據市調公司資料顯示,在2016年1月台灣民眾就消費了新台幣2.05億元的感冒成藥,和2015年同月相比成長了3.4%,可見民眾對感冒藥的需求有多大!但其實所有藥品主要分成成藥、指示藥和處方藥,而成藥和指示藥雖然具有方便性,不過若是症狀在短期內無法獲得緩解,還是建議民眾直接到醫院看醫生。
新光醫院家醫科醫師柳朋馳說,如果是給醫師就診或者是給藥師調劑的話,它們含有的藥物的成分會依症狀而有不同的藥物選擇。
一般的綜合感冒藥,主要緩解的症狀包括解熱鎮痛、抗組織胺、止咳劑和化痰劑等,劑量普遍都不重,但民眾感冒有7到8成屬於病毒感染,像是鼻病毒、腺病毒、腸病毒等,另外又有2到3成是細菌感染,最常見的有肺炎鏈球菌和A型鏈球菌等,初期症狀雖然像感冒,但並不是服用一般感冒藥就會好的。
柳朋馳說,醫生會經由臨床症狀或其他實驗室的檢查,來認定病況。
上醫院每次拿回的藥常常是多到嚇人,這其實跟健保制度有關,醫師會優先開給病患有健保給付,而且是針對單一症狀的藥物。
柳朋馳說,藥品它本身沒有健保價,這時候就變成需要列為自費,或者是基層診所自己來吸收,所以對於醫師的選擇上,他當然會優先選擇有健保價的藥品來開立,那有一些藥品的開立,它基本上就會以所謂對症下藥來開立。
不過一般感冒畢竟沒有特效藥,頂多緩解症狀,專家建議除了對藥品要有基本認知外,不過量、不併用、不輕忽、不飲酒和不亂買也相當重要。
北醫大臨床藥學學科講師鄭桂如說,感冒藥通常吃2到3天就應該有症狀緩解,如果沒有就要趕緊就醫,或是吃了感冒藥之後,有任何不舒服就要趕緊就醫,然後不要飲酒,酒精會造成肝臟負擔。
用錯藥無法緩解症狀,藥吃得過多也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同時浪費醫藥資源。了解如何適量服用藥品、何時需要就醫,才是治療感冒最重要的。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