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檢疫冷知識 台灣曾被稱鬼界之島


發佈時間:2018/02/21 10:45
最後更新時間:2018/02/21 10:45
圖/中央社
圖/中央社

疾管署出版新書「堅持的力量」,介紹台灣檢疫發展史。書中提到「熱帶醫學之父」萬巴德曾在高雄擔任海關醫師,且台灣割日時,因傳染病盛行,有「鬼界之島」之稱。

台灣檢疫政策及實務推動歷經120年,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邀集中央研究院台灣史專家、退休及現職檢疫同仁等,合作出版專書「堅持的力量」,詳盡介紹1896至2016年這120年間台灣檢疫發展進程。

 

根據書中空中大學人文學系助理教授沈佳姍的文章,檢疫(Quarantine)一詞源自14世紀歐洲黑死病(鼠疫)大流行時,為了防疫,從義大利開始,要求所有入港的船隻應先在海上停留40日,確定乘船者無人感染瘟疫(Plague),才能讓船隻登陸。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日前在臉書也發文分享,「隔離檢疫(Quarantine),字源來自義大利文,意思是『40』,指在黑死病流行期,所有船隻需隔離40天後,旅客才能上岸。」

為何是40天?莊人祥援引國外學術資料指出,在14世紀原是隔離30天,但在有些地方,如威尼斯改成40天。真正的更改緣由並不清楚,可能是懷疑30天不足以避免疾病傳播。
 

清朝咸豐10年(1860)台灣開港通商,設立安平、滬尾(淡水)、雞籠(基隆)、打狗(高雄)4個通商口岸。沈佳姍指出,這些港口大多設有領事館,配置洋醫或傳教士,傳教士也常兼任洋醫。

從清末海關醫報的診療報告,可見當時海關醫師已有應用細菌學知識對患者進行病原檢查或調查統計。今日被稱為「熱帶醫學之父」的萬巴德醫師(PatrickManson),也曾在高雄擔任海關醫師。

現在不少網友會用「鬼島」戲稱台灣,但這個名稱也非空穴來風。根據沈佳姍的文章,1895年台灣割日,日本治台初期,日軍病死人數遠多於戰死的人數,使台灣有「鬼界之島」之稱。如1895年3月日軍在登陸澎湖時,發生霍亂流行,才3到5個月,病死人數已超過千餘人。

20世紀前的台灣已有近代的海港檢疫規範制度,但直到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在1986年初頒發「船舶檢疫臨時手續」通知英商,並在基隆、滬尾、安平、打狗及鹿港等港口實施臨時海港檢疫,由警察、警察醫、水上警察或公醫等基層公務人員協助,為台灣檢疫濫觴。

鼠疫是國際主要檢疫傳染病之一,台灣光復初期,因海港檢疫工作一時停頓,1946年曾發生14病例,但自1948年迄今,已鮮少出現鼠疫病例。

已退休的花蓮檢疫辦公室檢疫人員康啟彰熱心製作鼠標本,提供後進參考。他在1979年7月到1980年6月間,在花蓮港區捕獲一隻疑似外來鼠,標本送農委會農業藥物試驗所鑑定,確認為來自中國長江以南的黃胸鼠,首見於台灣。(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

👉天然護膚市場升溫!無添加敏肌也可用

👉精油保養最低49折再享1111折111

👉0水保養・以油養膚,精油保養快跟上


#疾管#檢疫#海關#傳染病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149

0.0567

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