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國人防災意識待加強 減災比救災更重要!

記者 王復華 / 攝影 黃琲茹 報導
發佈時間:2018/02/10 00:11
最後更新時間:2018/02/10 00:11

會不會有下次的0206地震?沒人敢打包票說不會,但經過這麼多次教訓,回頭檢視國人的防災意識真的夠嗎?從教育面來看,目前全台國中小學都已經有例行的防災演練了,但從法規層面來看仍有不足,去年《災害防救法》修正後,儘管災害類別增加了,但「中央、縣市、鄉鎮市」的三級體制,分工權責仍有模糊空間,行政院編列的防災預算一年大約只有1.5億元,強震重創花蓮後,地方賑災和災民重建中央就提撥了3億,如果這些經費可以用在「事前減災」,或許能讓發揮更大的防災效益。


 

地震來了,小朋友護住頭頸,依照防災演練SOP緊急撤離。木柵國小學務主任林光媚表示,地震發生的時候先帶領孩子保護自己,等地震停止的時候,老師就要拿出緊急救難包,裡面有幫老師準備的安全帽,然後再帶著學生戴上他們的防災頭套,最重要的是緊急背包裡面有一個屬於學生的家庭緊急聯絡表。

師生防災總動員,木柵國小全校800名師生從災變發生到撤離、集合,只要1分鐘,是怎麼做到的?木柵國小學務主任林光媚說,希望孩子能在練習的當中,把這樣的觀念能夠帶回家庭,也告訴孩子回去要跟自己的爸媽,在社區裡面練習疏散,把這樣的觀念擴及到社會上。

加強防災意識從小做起,儘管教育局有規劃例行演練,但現階段國人的防災意識真的夠嗎?根據英國倫敦勞依茲保險市場評估,台灣所有災害當中,以風災損失的風險最高,佔44.8%,其次就是地震,當中又以台北更要當心,因為資料顯示,2015到2025年台北是全球排名第一「脆弱」的都市,可能的人為或天災將造成1812億美元損失,相當於台幣5.8兆億元。
 

專家認為,與其事後救災不如事前「減災」。台大氣候天氣災害中心主任譚義績指出,現在應該是「減災」放在前面,而不是在救災,救災都是事情發生後,所以建議很多的經費應該放在減災裡面,如果減災減得好損失就少了很多,防災不是一個人的工作,防災是全國人的工作。

台灣的災害防救管理,真的足夠嗎?從制度面來看,目前國內各階段的災害防救任務,都是以各級政府作為任務主體,地方政府扮演第一線執行角色,中央負責後續增援,看似各有分工,但相關局處橫向;縱向的連結還是不夠完備,換言之,我國的災害防救在「中央、縣市、鄉鎮市」的三級體制其實並未落實。

2017年11月《災害防救法》修法後,雖然法定災害類別增加了,但主管機關的權責還不夠全面化,加上新增的災害類別,仍無法涵蓋許多災害與緊急事故,甚至連防災預算都遠遠不夠。

台大氣候天氣災害中心主任譚義績表示,去年的修法主要針對空汙,其實最難預測是地震,防災費用是每個縣市都在做,大概是1億5千萬左右,總算是有編列,不能說沒有,但也希望政府能重視這一塊。



災防體系要怎麼做到「地方負責、中央支援」,是現行法規中最需要解決的問題,立了法民眾能不能落實,也要有相關宣導配套,否則就算政府立法,推動防救災工作,也容易造成執行面的困難。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員吳俊霖指出,災害的意識隨時都要保存在心裡面,增加舒適性、安全性,耐震補強的同時可以做老屋拉皮,所以在市容方面也會有所改善,這是一個雙贏的策略,所以就從目前的是非題,給住戶一個選擇題,有甲案、乙案,由他們來選擇自己的意願是什麼。
 

其實許多基礎建設、救災體系,甚至災後重建的經費規畫,都是災害防制的一部分,台灣位處地震帶,地震難以避免,從921地震、維冠大樓倒塌,再到這次花蓮地震,經過了這麼多次教訓,政府還不能在天災來襲前做好因應,卻在傷亡災損造成後怪地震來得太突然,似乎有點說不過去。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地震#防災#演練#減災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053

0.0551

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