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魚兒去哪? 科學家預估2048無魚可吃

記者 鍾德榮 詹舒涵 報導
發佈時間:2017/10/12 15:06
最後更新時間:2017/10/12 17:22

四面環海的台灣,本該坐擁豐富漁產,但你可能沒注意到,其實魚越來越難捕獲,像是白帶魚,根據漁業署統計台灣捕獲數量從1994年的1萬9多公噸,到了2015年,竟然只剩4千多公噸,足足減少了78.7%的捕獲量,為什麼魚不見了,如果以後捕不到魚,我們又該怎麼辦?

魚變少了 價格飆高

一批又一批現撈魚貨就在岸上直接快、狠、準的拍賣,這是宜蘭大溪漁港接近中午的日常。

大溪漁港主任 林正州:「貴了,差不多三分之一以上啦,以前如果(魚價)是八百塊,那現在差不多要一千二左右,像白鯧之類的,那價格都提高了。」

漁貨變貴了,因為魚變少了,像是當季的白帶魚,根據漁業署統計,台灣捕獲數量從1994年的1萬9多公噸,到了2015年竟然只剩下了4千多公噸,足足減少了78.7%的捕獲量,而逐漸消失的還不只一項白帶魚。

記者 詹舒涵:「雖然魚市場看起來跟以前一樣的忙碌,但是其實捕獲數量都在減少,以台灣的野生魚種來說,包括了鮸魚、還有紅目鰱,以及白鯧,甚至曾經出現捕獲零公噸的一個狀況;另外看到的是當季的一個魚種「紅喉」,一直是高檔的野生魚種,但是每年也都一直以百分之10到百分之15的速度在減少捕獲數量。

天候變遷 捕獲不穩

一艘艘漁船陸續進港,即便魚沒那麼好捕了,生活也還是要過。

船長:「(最近的收穫狀況還好嗎?) 最近可能天氣不是很穩定吧,就是說魚獲比較少一點這樣。」

氣候環境大不如前,除了船家有感,餐飲業同樣首當其衝。

海鮮鐵板燒老闆 程智勇:「好漂亮的紅喉,然後角蝦。」

要新鮮貨 雙漁港跑

穿梭漁船間的是宜蘭在地餐廳主廚,數年來如一日,每天下午準時漁港報到選貨。

新鮮魚貨裝得滿滿滿,一箱又一箱通通搬上車,搶的是新鮮,更是時間,因為過去只需要跑一個漁港的他,現在得要跑兩個漁港,才能夠拿到足夠的貨。

海鮮鐵板燒老闆 程智勇:「我本來從一個南方澳漁港,現在連大溪都有了,我為什麼要兩個地方的漁港,第一個魚貨稀少性要遞補它的量,第二個種類不一樣。」

時間成本提高,食材成本也跟著拉高,每年幾乎是百分之10到15的比例在上調。

海洋崩壞 無魚可吃

科學家曾經預估,如果繼續忽視海洋生態,2048年人類將沒有魚可吃。

中研院生物多樣研究員 邵廣昭:「我們去了六十個大資料庫,分析的結果發現海底的物種數,就是所謂的多樣性,這條紅線,就像拋物線這樣往下掉。」

拿出好幾年前的剪報資料,關切漁業多年的專家真的很憂心。

中研院生物多樣研究專家 邵廣昭:「如果你只有跟過去三五年前去比,你會不覺得它下降得很快,可是如果你去跟他的三、五十年前的資料去比較,你就會發現,它下降的的確是非常快。」

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報告,過去五十年全球具經濟價值的魚種,80%過度開發,以鮪魚來說,每年全球消費量240萬公噸,遠超出可永續發展漁獲量的8.7倍,以台灣來說,近年來政策上頭也一直在跟進。

違規捕撈 登船巡查

海巡署人員:「違規漁船的漁網即將收完,船長開到比較深的地方,開到深一點,開出去一點,開出去一點。」

海巡署一發現流刺網,或是違法捕撈拖網就會上前盤查。除了例行性的巡查,2013年開始,每年六月明令禁捕鯖魚,就是因為觀察到了捕獲數量快速在減少;但專家也說,魚不見的原因很多,汙染、氣候變遷、捕撈、棲地破壞都是原因,但主因是誰並不明確,所以除了盡量減少各種可能性,想吃魚恐怕就得靠養殖。

中研院生物多樣研究專家 邵廣昭:「高密度的養殖,你魚要給他吃什麼?你那餌料,尤其肉食性的魚類的話,糟糕了,要去抓很多的小魚,去做飼料去餵牠,那這樣其實也間接的來講,也是不好的。」

發展養殖 慎選魚種

養殖問題多,卻不能不做,重點是要找到適合魚種,能夠復育又兼顧環境。

記者 詹舒涵:「面對快要消失的野生魚種,復育工作不能少,我們現在來到的是海大,他們在五年前選定了一個品種叫做黑毛,而且現在已經成功繁衍了下一代,現在就帶您去看看它的真面目,在我手中的就是黑毛,當初275隻的種魚,現在已經成功繁衍超過十萬隻。」

全身黑溜溜的黑毛是北海岸的野生魚種,學名是「瓜子鱲」,會隨著周遭環境改變體色,有時呈現全身雪白,被選為適合養殖復育的野生魚種。

基隆海大水產養殖副教授 冉繁華:「以它在野生環境上面,其實它就是吃礁岩,磯岩石上面的一些附著的藻類,那我們把它進入到團隊以後,然後努力把它人工孵化繁殖成功,我們也嘗試完全餵所謂的大型藻類,牠也不需要吃人工飼料,一樣可以進行成長。」

耐受溫度8到33度,面對越來越極端的氣候,黑毛還是挺得住,預計四年內要放養20萬尾。

基隆海大水產養殖副教授 冉繁華:「延續第三年下來的結果發現是,成果蠻豐碩,對於在東北角沿近海上面,不管是磯釣客或者是地方性的漁會的魚市場,還有科學化的數據,都同時反應出黑毛,瓜子鱲這個魚種,上面的資源量一直持續在增加。」

耐受度高 復育有成

海大學生 林宗翰:「那我們現在這個階段,就是在麻醉。」

除了復育,更積極培養對環境耐受度高的魚種。將斑石雕麻醉後,觀察他的生殖情況,在這裡成功將耐寒度較高的斑石鯛,和外觀有條文狀的條石鯛進行雜交,新的魚種抗病力和換肉率都比較高,適合成為養殖性的食用魚種。

消失的魚群,逝去的野味,除了需要政策規範,搭配學術復育之外,恐怕該喚起的還有你我對海洋生態的正視,才能夠真正的年年有魚。

◤EF海外遊留學專家◢

👉最後倒數!暑假海外遊學團/營隊報名即將截止

👉半年/一年也可以「微留學」,高達60,000元折扣

👉給自己一個遊學假期,同時提升語言及國際觀


◤獨家名人娛樂◢

👉藍心湄:單身是選擇 學會4件事活出精采

👉蔡依林、孔劉等男神、女神單身霸氣金句

👉少女心噴發!此生必看「甜寵劇」片單


生態文明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557

0.0569

0.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