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健署對於未滿7歲孩子提供7次健檢服務,但卻有2成孩子沒有完整利用。醫師提醒,孩子每天都在發育,即便出現異狀,家長也不見得能即時發現,因此健檢角色相當重要。
國民健康署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該署針對7歲以下兒童提供7次健檢服務,家長只需負擔醫療院所掛號費,就能接受健康檢查,但根據統計,近2年兒童預防保健服務利用率約在7成5,仍有逾2成的兒童沒有完整利用7次服務。
國健署指出,健康檢查項目包括生長評估如身高、體重、頭圍,身體檢查如聽力、眼睛、口腔檢查等,以及發展評估像是粗動作、精細動作、語言表達等,並由醫師提供7次免費兒童衛教指導服務,如果有健康、飲食上相關的疑慮,都有專家當顧問。
台灣兒科醫學會副秘書長彭純芝今天受訪時表示,孩子每天都在持續發育,即便出現異狀,家長也不見得能即時發現,孩子也無法自己表達,這時就得靠醫師專業檢查找出問題。
對於出生不到6個月的孩子,有無心雜音是檢查重點,彭純芝解釋,心雜音往往是先天性心臟發育出了問題,剛出生時不一定能察覺,隨孩子發育會愈來愈明顯,加上初期沒有症狀難以發現,一旦出現喘氣、發腫、發黑症狀,經常已是心臟衰竭,治療難度也會提高。
彭純芝指出,孩子剛出生前2年,因預防針打得較密集,打完預防針醫師經常會順便做健檢,但2歲半以後除了每年流感疫苗外,很少會到醫院,很多父母會認為孩子已經大了,就忽略檢查。
彭純芝說,2歲半到7歲的孩子不論在體格、語言、視力發展上都是觀察重點,如有發展遲緩可及早介入,同時也會利用觸診檢查腹部、淋巴腺是否長出腫塊。
彭純芝表示,國健署提供的健康手冊有很多衛教資料,能解決許多育兒問題,平時也可觀察孩子成長狀況,比對手冊中的兒童發展連續圖來檢視孩子的發展是否落後,她呼籲父母發現孩子飲食型態、懶懶的、作息和平常不一樣等,都應留意。 (中央社)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