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舞台劇場在美術館上演,而演員就是素人參觀者,會摩擦出什麼火花?由台灣和韓國藝術家共同打造的「社交場」在台北市立美術館活潑上映,北美館也成為打卡自拍的火熱景點。
台北市立美術館大廳,手足球桌上的大人小孩玩的瘋狂,也渾然融入被拍被看的一隅,北美館成了社交場,展覽不再只是東看西瞧,一群小朋友也在等待,很好奇想看到什麼東西,排隊等待抽號碼,是現代人生活的一部份,在另一間藍色小教堂,小門內滿佈藝術家設計的符號和繪圖,認知中的彩色玻璃改成黑白。
藝術家王建揚:「像是自拍照或跟寵物合照或跟食物合照,然後像打卡自拍還有情侶放閃,還有性感類作品,這裡已經是網紅們打卡熱門景點,這些行為也是藝術家想探討的內容。
藝術家王建揚:「你們在門口看到的f,它其實代表的是現代的臉書世代,它其實也是十字架的概念。」
自拍上傳被雀屏中選的作品,就被貼上牆像陷阱般的循環,在鏡框舞台上,有人扮裝演出擺出各種POSE,換不同角度,好似演一台默劇,他們忙於做效果自拍,完全無視於旁人的觀察和紀錄。
策展人蕭淑文:「當觀眾自己變成作品後,他竟然也渾然不自知,他以為就是日常生活,他還是拍照,可是有一次我看到很多人圍在現場,在看上面,他們以為正在演一齣戲。」
牆上BEART是指成為藝術,河床劇團設計的巧妙空間,具有魔力般的吸引素人做表演,杜思慧的劇場運用許多視覺裝置和服裝民眾近距離捕捉畫面,也是社交行為之一。
策展人蕭淑文:「我想這個展覽去思考表演跟展覽之間的共生結構,我想在台灣可能是非常新的嚐試,不過國外的美術館一直在嚐試live art(現場藝術)這件事。」
這次社交場是北美館和韓國光州市立美術館合作展演,韓國藝術家朴相華創造的虛擬森林,大雨滂沱中、螢火滿天中秋葉繽紛,都抽離了都會現實生活,韓國林勇賢的可樂重複疊影是一種文化符碼,李二男的風景畫可現場以螢光筆刷創作,台韓藝術家各自用不同手法巧妙把美術館化身為社交場,讓觀眾走入作品甚至成為展品,展演和展覽因此無痕接軌,大大拉近了藝術與生活的距離。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