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可分公立、財團法人與私立醫院,其中公立醫院享有稅制優惠,私人醫院則是必須乖乖繳稅,而介於中間的財團法人醫院屬於捐助人捐財產給社會、並藉此抵稅。應該歸類為公益性、為公共的醫院,董事會要為社會監督醫院,不過部分財團醫院董事會由少數人把持、萬年不變,打著公益得到免稅,卻以經營企業的態度做醫療,引發批評。
長庚醫院2016年現金股利就直逼162億,新光、亞東醫院也都持有母集團大量股票,這股利美食街、停車場等等金雞母,都不需要繳稅,因為他們都是財團法人型醫院。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財團法人醫院它就是一個公共的醫院,醫院發生弊端的話,政府可以解散它的董事會,如果這個財團法人醫院不再經營的話,它的財產要歸政府。」
業界再進一步從發起人的類型,把財團法人醫院分成三類,例如,長庚、新光、亞東屬於企業型,馬偕、慈濟屬於宗教型,秀傳、宏恩、中興醫院等都屬於一般型。他們都可以減免綜所稅,宗教型部分可免房屋稅,而營利事業所得稅,更只有醫療本業需要繳稅,稅法還有再開大門。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大的這些財團法人醫院,事實上都有相當的結餘,有60%以上,是用在醫療照護上面的話就可以免稅,所以它們幾乎都免稅。」
政治大學財政系教授何怡澄:「不需要課稅的這個部分,如果是虧損的話,可以讓它先彌補虧損之後,以淨額再去課稅因為這樣子的對待,所以醫療財團法人有相當程度可能性,會把它的費用從非稅的部分,移轉到應稅的部分。」
現在政府對於醫院,採取請院方提供財報的中密度審查,但光從帳面上其實很難看出資金流向,研究醫院財稅狀態十多年的學者指出,台灣的醫療免稅一年至少讓政府,少了五、六十億的稅收。
政治大學財政系教授何怡澄:「在美國如果說是醫療院所的話,它費用移轉的程度大概是六成,那根據資料顯示,我們台灣的醫療財團法人,它的費用移轉程度大概是80%左右。」
甚至採購昂貴的醫療設備,不需要攤平到每年成本,而是可以一次抵扣,成為不少財團法人醫院節稅良方,進一步拉大與中小型醫院的差距。
醫改會副執行長朱顯光:「享有免稅的優惠以後,就開始做軍備競賽開始擴充分院,然後就把很多社區重要的,中小型醫院給打趴了,對我們的分級醫療或轉診制度,也是一個很大的威脅,那這些中小型醫院它們要乖乖繳稅。」
只要提供10%的醫務結餘,做公益與社區服務,就能節省17%的營所稅,但是這筆錢到底怎麼被拿來做公益,審查卻相對寬鬆。
醫改會副執行長朱顯光:「社福金到底會不會淪為醫院的私房錢,很多我們調查說其實絕大部分的社工,都不了解說醫院的社福金到底金額有多少,甚至很多社區的病友團體,也不知道各醫院的社福金要怎麼申請怎麼使用,反而變成是私房錢。」
學者指出台灣財團法人醫院,只要一開始在成立宗旨,寫上公益性質就能得到免稅身分,相較於美國的做法,醫院必須做到公益事實,才能申請免稅有根本上的不同。
政治大學財政系教授何怡澄:「我們可以看到,這些組織它是做到了什麼事情,我們再給它這個稅務優惠的對待,而不是我先天就給這些醫院免稅。」
打著公益大旗享受免稅福利,實際上卻採取營利事業,計算營收的經營態度,萬年董事會也缺乏社會參與,終於掀起醫界波瀾。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太多人把錢放在第一位,這是不對的,因為你有病患所以我們要付你錢,不是因為你要生存所以我們要付你錢。」
財團法人醫院,能否回歸到成立宗旨真的服務社會,新醫療法的修正政府的監督,會不會真的帶來改變各界都在關注。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