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醫病關係緊張,卻有一群牙醫師在東南亞的寮國找回行醫的熱情跟初衷!他們每年自掏腰包、利用自己的休假時間遠赴寮國義診,在病人身上重新看見當醫師的價值。
又是忙碌的一個早上,200多位病人大排長龍候診,牙醫的手沒有時間停下來。
記者葉佳蓉:「寮國缺乏醫療資源,很多人一輩子可能從來都沒有看過牙醫,台灣醫生在偏鄉搭起了行動醫療診間,在這裡拔牙、補牙、洗牙,扛起解決當地人牙齒毛病的重責大任。」
他們自掏腰包自願放棄休假,到寮國一樣是在工作,但心情是開心、期待和充滿衝勁的。
在桃園開業的簡志成,5年前加入海外義診的行列,跑遍柬埔寨、印尼跟緬甸,有說不完印象深刻的故事。
牙醫師簡志成:「曾經有病人一開始比較排斥,他有很多顆要拔,在說服之下他早上拔了,回去之後沒有痛,他下午又跑來說他想要拔另外一邊。」
就是這樣的成就感,驅使著他每一年跟太太一起奉獻愛心,義診教會了夫妻倆互相扶持成長,在平常緊湊得喘不過氣的生活中,回過頭來珍惜身邊的人事物。
牙醫師簡志成:「說真的,以前可能在台灣,不管是事業心都會有一些很想做的東西,永遠感覺做不完,做到了還想要做更多,但是出來看到這些情況,會覺得事實上有些時候珍惜你現在所擁有的,會比一直去追求你還沒有達到的東西還會更重要。」
在台灣對牙醫師的刻板印象或許是功成名就,站在金字塔頂端,在這裡牙醫師的身分很簡單、很純粹,因為患者看牙為的不是美觀,只求一個生存之道。
牙醫師簡志成:「寮國人他們最主要是健康,飲食能夠正常,他們的社交、發音、講話能夠正常,社交狀況能夠正常,這對他們會是比較重要的。」
心無旁鶩當個沒有包袱的醫生,義診雖然是助人,簡志成夫婦反而從中被撫慰,看得更清楚人生最重要的是什麼。
義診團志工施伊蔆:「對我們而言,我們的成本可能是一年花1到2次的時間出來而已,而且有時候我覺得不見得是我們來施,有時候他們的回饋,到底是誰在幫助誰其實不知道。」
施比受得到更多的力量,這場震撼的生命教育,從香港搬到台灣27年的簡裕禮同樣心有戚戚焉。
牙醫師簡裕禮:「這是我們一般用的吸痰機,但是我們因為在這個地方沒辦法用很好的標準器械,所以用吸痰機來作為吸口水跟唾液的工具。」
戶外診療空間沒有標準器械,得彎著腰、駝著背、流著汗,苦一點、累一點,但心是豐盈跟滿足的。
牙醫師簡裕禮:「我們一般的治療椅是人體工學,在這邊比較克難,用我們的身體去遷就病人,所以說我們體力上有時候比較辛苦一點,但是還是滿有意義的,因為他們結石的量比我們一般在台灣碰到的病人至少2倍到3倍以上。」
7年的義診生涯,在世界上這些貧困的角落,讓簡裕禮重新看見當醫師的價值。
牙醫師簡裕禮:「在台灣當醫生很忙,但有時候會迷失我們自己,走出來這種地方比較單純環境,醫病關係很單純的時候,我們找回我們最初當醫療人員的初衷。」
當初為什麼走上醫生這條路?行醫的初心時時刻刻提醒著他們,為需要的人真心付出,是比名與利都還要值得的自我療癒。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