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今天在「世界海洋日」攜手做保育。金門、廈門兩地在金廈海域聯合放流366萬尾魚苗,以恢復漁業資源、保護金廈海域生態。
中新社報導,在今天舉行的兩岸聯合增殖放流活動中,金門方面放流6萬尾魚苗,其中包括黑鯛4萬尾、黃鰭鯛1萬尾、平鯛1萬尾。
廈門方面放流約360萬尾魚苗,其中大黃魚苗約330萬尾、真鯛苗約20萬尾、黃鰭鯛約10萬尾,長度均為5公分左右。
廈門市海洋與漁業部門相關人士說,放流的品種以廈門灣自然分佈的本地種為原則,杜絕放流外來品種、雜交品種和基因改造品種。
金門、廈門兩地聯合放流始於2015年,由金門水產試驗所、廈門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共同實施,希望恢復大廈門灣的生物資源,改善生物群落結構,修復生態環境,提高水域生產力,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
有關官員表示,兩岸聯合增殖放流活動,已經使一些重要品種的資源量特別是瀕危物種的資源量顯著增加,也對生物資源的維護起了很大作用,近幾年廈門海域生物鏈頂層的中華白海豚種群百公里遇見率明顯回升。 (中央社)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