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大型深海魚染「雪卡毒」 誤食四肢麻痺

記者 蔣志偉 / 攝影 王經綸 報導
發佈時間:2017/06/05 22:24
最後更新時間:2017/06/06 00:10

很多人愛吃魚!但最近「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公布,每年3到4月,是海魚生殖季節,魚類增加進食,體內聚集的雪卡毒素會愈多!關鍵就在於有6宗疑似「雪卡毒」魚類,共有11人中毒,比台灣還要多!追查發現關鍵在於香港「雪卡毒」事件,是同一個進口商供應給民眾深海魚,很有可能在同一個海域捕上岸之後,全都是問題魚,才導致中毒事件,「食藥署」強調,近年來對於「食品中毒」宣導不遺餘力,民眾對「食安中毒」都有警覺性,再加上生態保育意識提高,減少吃大型深海魚類,因此中毒事件反而比較少。


 

記者蔣志偉:「很多民眾都喜歡吃魚,而其中深海魚,更是許多民眾必買首選!」

剛捕撈上岸的海魚,一尾尾活蹦亂跳,接著送上岸新鮮販售,傳統市場也買得到深海魚。

魚販:「加減買啦,有石斑!快來!」
 

灑冰塊保鮮,讓民眾將魚帶回家新鮮烹煮,但民眾吃魚,真的得當心了!從民國89年到103年,一共發生六起,民眾因為攝食熱帶或亞熱帶珊瑚礁魚類,引起熱帶性海魚毒,發生中毒症狀。

畫面中藍鰭「鰺」,專吃小型魚類,但小魚吃海藻,一般小型「熱帶珊瑚礁魚類」攝食到有毒藻類後,毒素就會在魚體內慢慢地累積,大魚吃小魚的食物鏈蓄積,因此魚體愈大,可能積累的毒素就愈高。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博士邵廣昭:「有些魚就是把毒素藏在體內,包括肌肉或者內臟,譬如像河豚毒或者熱帶海魚毒,熱帶海魚毒,我們又叫牠叫雪卡毒素,那這種毒最難預防,石斑笛鯛、金梭等等,都有可能會含有這個雪卡毒素。」

台灣可能還含有熱帶性海魚毒的珊瑚礁魚至少29種以上,而常見的像是曳絲笛鯛、青星九刺鰭、玳瑁石斑魚和白緣星鱠,以及白斑笛鯛,通常民眾因為吃到問題魚,在攝食後24小時內,身體會出現不適,中毒初期腸胃出現症狀,會腹痛、嘔吐、神經系統出現感覺遲鈍、心血管也會出現異常症狀。

漁業署養殖漁業組組長陳建佑:「盡量少吃魚,或是說,少吃這種就是所謂大型洄游部分,就像台灣四周環海這麼多,像尤其是所謂的養殖魚,真的也都是有去做檢驗,對於所謂珍稀大型這種(魚),不建議說去多吃,養殖魚的部分,相對於你所擔心這些所謂的生物累積的這一塊,基本上比較不會發生。」

曾發現一名三歲女童,一周內吃10餐海魚,血汞量高達205.7ppb,與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值5~10ppb超過40倍!

食藥署食品組簡任技正林旭陽:「雙班笛鯛中毒事件發生比較多次,因為雙斑笛鯛是大型的深海魚,那很多民眾可能吃了分切的魚塊,沒有辦法看整隻的魚種,因此而中毒,我們發現這個雪卡魚中毒事件,比我們想像中,雖然事件慢慢增加,我們現在也是呼籲這個所有的民眾,要注意你要吃的魚種,盡量跟有信用或熟識的魚販去購買,不要購買來路不明的魚肉。」
 

食藥署建議,民眾選擇魚種,最好找食物鏈較底層、族群量較多的魚,大型魚類為了健康和生態保育,盡量別吃過量,以免不小心將問題魚吃下肚。

◤2024史上最熱一年◢

👉地球發高燒台灣未來冬季恐歸零?

👉半顆高麗菜破百,極端天氣惹禍

👉這4電器吃光荷包!教你省電祕訣



#雪卡毒#海魚#食品中毒#生物累積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815

0.0340

0.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