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文創商業難脫鉤? 兩者該求相輔相成


發佈時間:2017/04/06 22:50
最後更新時間:2017/04/06 23:24

文創產業在台灣發展也好些年了,也成立了不少文創園區,而這樣遍地開花的情況也讓不少人質疑,文創到底還有沒有文化的創作元素存在,還是已經淪為純粹的商業活動,到底該如何讓文化保留價值,又不失去支撐創作的商業活動,透過鏡頭帶您來了解。


 

專挑長纖維的原料製作紙漿,這裡是保留手做紙的博物館,也是陳瑞惠家族打拚了一甲子的技藝。

紙博物館執行長陳瑞惠:「其實很熟悉,我小時候就是在一個工廠手工造紙廠,甚至還有機器造紙的聲音,這樣子陪伴著長大的。」

從日據時期傳入台灣的造紙技術,在這裡完整呈現最特別的是搖漿技術,不同於機械紙的單向性,人工搖晃讓紙漿纖維能上下左右均勻交織,也是手做紙較有韌性,也更費工珍貴之處。
 

紙博物館執行長陳瑞惠:「一張紙你會覺得沒有什麼,好像它就是稀鬆平常一件事情,可是對我來講,我覺得它的背後是有很深層的,不管是故事也好,不管是人情之間的連結也好。」

所以在這裡紙張變成各種具設計感的文創商品,也吸引不少外國遊客前來,但陳瑞惠要做的比這些還多。

穿越紙張隧道,很自然的產生了紙張與身體的摩擦,不同紙張不同觸感聲音,透過裝置呈現認識紙張,讓不少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而這就是陳瑞惠的用心。

紙博物館執行長陳瑞惠:「我們必須要多一點時間做一點詮釋,把一些也許很稀鬆平常、也許是一個很傳統的東西,如果把它轉換成另一種涵義,然後跟現代的生活更深刻的連結。」

但台灣文創何其多,又有多少把文化做到位,更別提雨後春筍般開闢的文創園區都帶來不少批判,直指文創在台灣根本是商業活動,藝術家姚瑞中接受聯合報採訪時表示,文創產業恐怕變成「文化工業」,一味的想創造消費,對於這樣的說法有學者提出另一個討論面向。

東吳社會系副教授劉維公:「如果我現在是一個純粹藝術工作者的話,我也必須期待商業的這個部門,他必須起來,因為這個商業部門一旦起來的時候,意味著有更大的市場去支撐,藝術工作者更大的力量去支持這種所謂為藝術而藝術的這些藝術家。」

夠活絡的商業行為才足以撐起文化創意的開花,這樣的例子也在不少文化工作者身上發生。忙著招呼客人的張智惠是這家餐酒館的負責人,原本從事音樂創作的他雖然鍾情於藝術文化,但卻早早就明白該如何讓文化創作與市場謀生相輔相成。
 

文創餐酒館負責人張智惠:「當我有了這樣的技能之後,那剛好又創業了,這個餐飲業之後,然後我有了一些自己可以掌控的時間,然後我就開始有了自己的樂團、樂隊。」

而這樣的雙向並行並沒有讓文化走向死路,反而成了一個獨特的文化空間,在智惠的店裡隨處可見藝術畫作,還有舒服的音樂聲。當現實對上文化,當創意碰上商業,在文創大旗四處高掛的背後,正期待一個互相支撐的生態系,讓文化真正遍地開花。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招財能量爆強的財富精油,還可抽Audi

👉偷做醫美嗎?臉怎麼亮成這樣

👉你有聽過洗髮精也要換季嗎?


#文創產業#紙博物館#藝術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944

0.2121

0.3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