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的中永和長期以來路名混亂,巷弄狹小,被民眾調侃像是迷宮。其實學者說巷道會這麼小,是因為原本50年代的都市規劃,是要把這裡變成一個花園城市,但當時的規劃依據的是當時的人口成長率,沒想到後期大量移入外來人口,原本的設計當然就變成不夠用。
永安市場捷運站出口,這一條路叫做中和路,如果人生地不熟,看門牌找地址,很容易傻眼!
記者李彥穎:「這個門牌是永和的中和路,但是當我穿過馬路就到了中和。」
中和庄文史研究協會理事長黃政瑞:「中和路的單號是屬於中和,中和路的雙號屬於永和,有十幾條道路都是這樣,因為當時(中永和)分治的時候並沒有做一個妥善的規畫,變成一個迷宮。」
黃先生在中永和住了超過50年,連他都覺得這裡的路像是迷宮,但這還不是最誇張的情況。
記者李彥穎|:「你現在看到這棟樓,它的門牌是中和的永貞路,但是當我走了四、五步之後,門牌突然變成永和的永和路。」
明明是同一棟大樓,卻同時存在中和以及永和的門牌,我們請黃先生帶我們走一趟中永和的巷子,可以發現路寬非常窄,而且彎彎曲曲。
中和庄文史研究協會理事長黃政瑞:「我們現在這個位置是永和,過這個橋梁就變中和。」
小巷子左彎右拐,一下柳暗花明又一村,連接大馬路,一下又發現其實是個死胡同,不過對在地居民來說,路再亂也得習慣。
中和居民:「中和的中和路啊,這邊以前是中和的市中心啊,所以這邊很好找啦,要不然的話講中和廟口,附近的話那一定找得到。」
從俯瞰視角觀察中永和,可以發現高樓大廈和舊市區同時存在這個區域。根據內政部最新資料,永和目前人口高達22.5萬人,換算成人口密度就是每平方公里逼近4萬人,是全台灣密度最高的行政區,每平方公里比起第二名的台北市大安區還要多出一萬多人;學者解釋,這樣的道路其實是早期規劃的產物。
政大地政系副教授孫振義:「如果中永和降到原本的都市密度,它就應該長這樣子,因為他就是交通寧適區的概念,讓你走可能你也走不快,所以你看美國它這個街道尺度,其實它也沒有很寬喔。」
1955年公告的永和都市計畫,模仿了英國郊區的花園城市來設計,設置了7座大型公園,並且在周邊設計迂迴的道路,希望讓居民好好享受綠地,但當時的設計是根據,永和過去10年的人口成長率來推估未來30年的人口,沒料到後期有大量外來人口移入,原本浪漫的綠色小路當然負荷不了。
政大地政系副教授孫振義:「我們一開始的花園城市理想,沒有把捷運放到那個計畫裡成為主軸,而新加坡的模式是先把捷運放到主軸,或許可以稍微地學習一下新加坡的那個模式,我們不是打掉重練,而是再回到TOD的概念,就是交通運輸公共運輸發展模式。」
環境品質基金會董事長謝英士:「樓層往上拉,然後把這個所謂的都更的這種所謂的對建築的要求更綠化一點,更能夠所謂的調適這個氣候,更能夠防災,這樣子都更,以後的這個所謂的人口,一樣能夠吸納更多的人口。」
學者和NGO提出改革方針,希望透過交通建設和整體都市規劃改變中永和現狀,但想要徹底實踐,還得政府大刀闊斧,擬定完善配套措施。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