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海鮮指引「紅黃綠」! 保護「無煙囪」海洋生態


發佈時間:2016/11/30 16:31
最後更新時間:2016/11/30 16:32

台灣四面環海,是名副其實的海鮮王國,但有專家說,如果過度捕撈的情況再不改善,加上氣候變遷、棲地的破壞,恐怕2048年,海底就沒有魚可以吃了,有專家將海底的海產品,分為「紅黃綠燈」,多吃「綠色」海鮮,保護鮮少的物種,達到永續的海洋生態。


 

大魚小魚在珊瑚礁上自在優游,色澤繽紛,各自特色獨霸一方,不過這個空間是海底生態的一個縮影。這裡是基隆的潮境海洋工作站,隸屬海科館,這一大缸珊瑚礁生態不只提供學術研究,假日也開放民眾參觀,富有教育意義。

鸚哥魚其實是珊瑚礁生態系裡面很具有代表性的魚,牠在吃珊瑚礁的岩石表面的藻類,珊瑚礁魚類與環境相依存,藻類、珊瑚礁和魚類三方相互制衡,任何一方太多太少都不行。

今天如果我們把這個珊瑚礁,魚類裡面的鸚哥魚把牠吃掉,那藻類就沒有天敵,沒有辦法受到控制,那藻類就會長的太多,就會影響到珊瑚。
 

魚類學家邵廣昭:「預估如果再不改善的話,就是過度捕撈的狀況,跟海洋的汙染,等等很多因素不改善的話,可能到了2048年,海裡就沒有魚可以吃了。」

海洋生態走下坡,過度捕撈是人為因素,油汙、垃圾、海洋汙染、棲地破壞、氣候變遷都是間接殺手,有些是已經列入保育類物種,那當然是一定不能吃的,不能買賣。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編研出版「海鮮指引」,把水產品分為紅燈、黃燈、綠燈,希望不只在漁業規範,消費者也能「有所知」。

像牡蠣資源豐富,綠燈建議食用;鮭魚養殖飼料來自小魚,歸類黃燈盡量少吃;瀨尿蝦過度捕撈,野生數量減少,列為紅燈避免食用,因為只要海洋資源一枯竭,就無法「年年有魚」。

藉由資料庫建立、比對,觀察海洋生態,做到保育、永續利用,不只學界,中下游的供應商和消費者其實也能有作為。

棉花田業者:「永續海鮮在歐美他們認證機構相當多,我們蒐集到的是目前在全球佔比最高的前幾名。」

意識到「綠色海鮮」,業者藉由第三方NGO認證,代表這些水產品的捕撈都是在海洋永續經營前提之下,包括速食業者販售的鱈魚來源,也遵守進口國的「漁業配額管理」,不過度濫捕,確保漁業資源,保護這塊「無煙囪」的海洋生態,儼然已經是國際議題。
 

 

◤2024史上最熱一年◢

👉地球發高燒台灣未來冬季恐歸零?

👉半顆高麗菜破百,極端天氣惹禍

👉這4電器吃光荷包!教你省電祕訣



#海洋生態#海鮮#生態保育#氣候變遷#環境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794

0.0388

0.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