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社科院經濟系教授駱明慶研究發現,台大學生半數來自雙北,且多為社經地位高的家庭,引發社會調侃,台大根本變成台北人的社區大學,對此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表示,這是因為教改之後廣設大學,造成學生把競爭焦點轉為追求名校,再加上升學管道太複雜,讓高社經地位的家庭,有著力點幫助小孩追求名校。薛承泰建議,升學制度雖然不應該走回一試定終生的老路,但也應該將升學管道簡單化,避免一人考試全家作戰,這樣低社經地位的孩子,才有機會憑著升學管道,翻轉階級。
即使是暑假期間,台大校園還是有不少學生走動,大家都是哪裡人呢?
隨機問了4個學生,清一色來自6大直轄市,一半來自雙北市,台大學生來源城鄉結構不均衡的說法,並非空穴來風。
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我們這整套制度包含升學的制度,是否會讓這些家庭背景比較好的人,不僅複製階級,還會複製地更成功,那這個就是我們要檢討的。」
根據台大經濟系駱明慶教授研究,從2001年到2014年,台大學生的來源以台北最多,超過3成,鄰近的新北市也逼近兩成,高雄、台中、桃園即使也是直轄市,但也只各占了5%左右,至於雲林、嘉義、花蓮、台東、苗栗、屏東等等縣市,台大學生都各占不到1%。
幾乎可以說台大學生的結構比例直接反映台灣城鄉教育資源的差距,這樣的情形看在學者眼中,和這幾年的教改,脫不了關係。
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這些年來我們的競爭並沒有因為我們的教育機會多了而減少,因為大家的競爭把焦點轉向了,我今天不只要進學校,我要進入好學校。」
學者分析,教改之前的大學數量不多,被稱為大學窄門,但教改之後,大學數量暴增,人人有大學念的結果,讓名校情節更為嚴重,再加上入學管道從聯考一試定終身,變成多元入學管道,太過複雜的升學途徑,給了背景雄厚的學生家庭,更多使力的空間。
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資優有2個解釋,一個是學生資質優異,另外一個資優叫做家庭資本優厚,升學制度一繁瑣我們就沒有辦法,讓小孩子自己一個人來擔負整個升學的責任了,所以我們常常講說近年來是,一人考試全家作戰。」
也就是說,原本的高等教育可以提供弱勢孩子翻轉階級的機會,結果教改之後,資源雄厚的孩子擁有更多籌碼追逐名校,弱勢學生即使投入僅有的資源,還是無法與之匹敵,結果階級不僅無法翻轉,反而輸得更加徹底。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立昇:「與其讓這些學生弱勢的學生經由特殊的管道進入台大,我覺得更重要的可能是要讓他們具有進入台大的一個實力。」
教育團體聲聲呼喚教育再次改革刻不容緩,否則頂尖大學如台大將持續被調侃,實質上等同於台北人的社區大學。台大學生的結構比例失衡,對於專家們來說,其實凸顯了一個更嚴重的問題,也就是除了台大,還有少數頂尖大學,其他的大學所分配到的資源,實在是太少了。
高教工會研究員陳柏謙:「台灣的公共教育資源能夠更平等,更擴大挹注到每一個學校的話,那解決方案其實就不是他透過繁星計畫來台大就讀,而是應該他也可以同等,他所住家的附近然後也能夠就讀到跟台大一樣品質,非常優秀這樣一個大學。」
其實目前台大為了扭轉這樣情況,利用繁星計畫招收偏鄉學生,但諷刺的是,幾乎8成的繁星計畫學生來自五都,之前台東一位學生好不容易以繁星管道上台大,卻因為學測48級分飽受批評,另外一種則是所謂的希望計畫,甄選全台20位中、低收入戶、特殊境遇家庭及新住民子女,不看學測成績而只採計在校成績,但這樣的管道名額偏少,其實也是治標不治本。
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我們提供一個公平的機制,我覺得這樣是最單純,我們不希望讓父母親也一起,跳進來升學的制度裡頭。」
學者提出藥方,希望翻轉台灣高教不平等的現況,但在雙北市資源集中的情況下,想要翻轉教育城鄉差距,真的是大工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