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炙熱夏日】熱浪來襲慎防熱傷害 你應該這樣做

記者 許碩穎 報導
發佈時間:2016/06/27 15:29
最後更新時間:2016/06/29 07:28

印度每年的5、6月雨季來臨前,都有一波中暑潮,但今年高溫打破以往紀錄,今年5月時,發生了前所未見的熱浪,短短一週內已有超過2,300人死於中暑,原因在於今年雨季晚到,氣溫又比以往更高,導致死亡人數攀升!

而除了印度之外,還有許多城市氣溫高於45度,甚至48度也不在少數!像台灣,端午之後體表溫度屢破40度,要怎麼樣避免熱傷害,成了新課題。

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表示,因氣候變遷、全球暖化,每年夏季氣溫屢創新高,從2013年7月開始,英國連續6天遭熱浪襲擊,因此引發疾病而死亡的人數高達7百多人;而在日本,因中暑送醫者超過1萬人,死亡人數有43人。

不論是英國還是日本,都有媒體與民眾質疑政府的「熱反應」太慢,讓死亡人數攀升;那麼,每年夏溫破新高的台灣,準備好了嗎?

朱柏齡主任解釋,不同國家、地區,對熱浪之定義都不一樣,通常高溫的程度為,相對於同一地區、同一季節的平均溫度而言;所謂的熱浪,是指炙熱的天氣維持一段長時間之外,還會合併「高濕度」。而對於居住於寒冷地區民眾,熱浪可能被熱帶地區的民眾認為是正常溫度。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對「熱浪」的定義,當每日最高溫,比過去30年同一地區、同一季節,平均最高溫多5℃,且持續超過5日,這就是氣象上的「熱浪來襲」了。

朱柏齡主任舉例,在21世紀最嚴重的熱浪,就屬2003年6-8月的歐洲熱浪事件莫屬,,影響國家主要在西歐及南歐,當時估計全歐洲約有7萬人死於中暑。歐洲又以法國受影響最劇,共有1萬4千多人死於中暑;根據當時的資料,當年的巴黎在7月及8月,曾有連續7天氣溫超過40℃,多數巴黎人不常遇到這種高溫(即無高溫經驗),不知如何應對,而且,多數老舊建築都無冷氣,因此造成大量中暑死亡案例,尤其是獨居無人照顧之老年人。

回到台灣,每年夏天最炎熱的月份為6至9月,根據中央氣象局資料:台北自1981- 2010年,6月平均最高溫為32℃。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定義來看,若台北連續5天氣溫超過37℃即符合「熱浪」之定義。雖然大多數台灣人已習慣夏天炎熱天氣,但仍有少數人在熱浪來襲時,在戶外逗留太久、或在烈日下勞動導致中暑、或獨居沒冷氣悶在家中的老人,這些中暑的案例,嚴重的話會導致死亡。

朱柏齡主任認為,在台灣,政府有「防颱應變計畫」、「防汛應變計畫」、「地震應變計畫」等防止各種天災帶來的傷害;那麼,對於熱浪,是否也應未雨綢繆,事先擬定「熱浪應變計畫」來防止熱浪造成之生命及農作物損失?

朱柏齡主任建議,熱浪來襲時政府應該這樣做:

1、熱浪來襲前,相關單位應發布預警,使民眾可預做準備。

2、考慮開放有冷氣的公共空間,在熱浪來襲時提供住家無冷氣的民眾避暑,尤其在日間最熱時段。

3、熱浪來襲時,衛生單位派員追蹤獨居老人或弱勢慢性病患生活狀況。

4、勞檢局需檢查雇主是否依照不同氣溫,給予勞工不同工作量及休息,提供足夠免費的飲水與可遮蔽烈日的休息場所。

民眾也應懂得自我保護,熱浪來襲時,你可以這樣做:

1、注意周遭環境:熱浪來襲時,有些狀況會使熱浪造成之危險加劇,如住在房屋密度高的水泥牆建築中,若沒有冷氣且通風不良,不只白天炎熱,晚上熱氣散發仍不易。

2、避免外出:室內可安裝並使用冷氣,窗戶最好使用能反射陽光的窗簾,尤其在陽光直射的窗戶所必備的。在室內穿著寬鬆、質薄、淺色衣服,穿著短袖短褲。遠離陽光是避免暴露在高熱最好的方法。若家中無冷氣且酷熱難當,在白天最熱之時,考慮待在有冷氣的公共場所,如圖書館、購物中心、戲院等。若家是透天厝,不要待在頂樓,儘量待在最低樓層,若覺得太熱可以冷水淋浴。

3、做好防曬,避免直接曝曬:室外穿著原則以寬鬆、質薄、淺色為主,且身體儘量以衣物覆蓋,避免直接曝曬以免曬傷。避免穿深色衣服,因淺色衣服可反射陽光,而深色衣服可吸收陽光,並戴寬邊帽以保護頭部及臉部。從事戶外工作者若需於一天最熱的時段工作,如早上9 點到下午4點,工作時休息和飲水的頻率應增加。

4、補充水分:飲用大量的水分,避免飲酒、碳酸飲料或含咖啡因飲料,因這類飲料造成利尿,反而失水。若大量流汗會流失電解質,需補充運動飲料或現榨果汁。若有心臟病、慢性肝病、尿毒症、水腫或需要限制水分攝取之病人,需尋求醫師的建議。

5、飲食清淡、減少運動量:避免食用高熱量及高蛋白食物,會增加新陳代謝產熱較多,儘量多食用新鮮水果及蔬菜同時避免過飽。

6、常運動者,在熱浪來襲時需減少運動量,並避免在日間溫度最高時從事戶外運動,應在清晨或晚間較涼爽時。運動時若覺得呼吸困難或心跳急速,須立即到蔭涼處休息,並補充大量水分。

熱浪來襲時如何幫助他人:

1、注意周遭的人是否有熱衰竭或中暑之徵兆。

2、千萬不要將兒童或寵物獨自放在戶外未開冷氣的車內,即使只有短時間,夏天停在戶外之車內溫度可達50℃以上,即使待在車內短時間仍可致人於死。

3、經常注意獨居之家人、朋友或鄰居,尤其是年老、有慢性病、需人照顧生活起居者。

4、學習並了解發現中暑病人的初步降溫法,在等待救護人員到達前,可先幫助病人降溫。

 

#熱浪#中暑#朱柏齡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074

0.0472

0.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