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不想一起死,就把豬隊友變菁英!

記者 陳幸芬 報導
發佈時間:2016/04/28 09:05
最後更新時間:2016/06/29 09:35

想要提高工作業績,一定要懂得帶團隊!當個好主管,不需要領袖魅力,也不需要領導天分,亦不需要改變部下的個性,更不用努力宣揚你的價值觀,只要落實行為科學,無論何時何地,都能放心讓你的團隊大展身手。

日本行為科學第一人石田淳,用行為科學介紹領導的訣竅。行為科學的重點,是將焦點放在人的「行為」,是一種以數據為基礎,分析人類行為的科學管理方法,善用行為科學,讓團隊產生最好的績效。

《不懂帶團隊,那就大家一起死!行為科學教你把豬一般的隊友變菁英》傳授如何打造並維持一個讓下屬感到「Want to」(行為受到認可,工作愉快)的工作環境,並針對與下屬之間的溝通,及「報連商」(報告、連絡、商談)與「會議」成效提出具體的改善方法。

工作上良好的成果來自於「正確行為」的累積,所有的成果都來自於行為的累積。你沒辦法一一改變團隊成員的價值觀與態度,但絕對可以改變他們的行為,讓他們個個充滿幹勁,獲得最好的成績。

石田淳表示,馬拉松必須靠著一步一步不斷向前跑數小時,才能抵達終點;料理必須透過「切菜」、「攪拌」、「煎烤」、「拌炒」、「調味」等行為才能完成。企業也是一樣,如果沒有員工一個一個的行為,公司就無法達到任何成果。

「行為分析學」是以科學方法研究人類的行為。而「行為科學管理」正是以行為分析學為基礎的管理方法。容易負面思考的人,很多都有「思考上的偏差」,在心理學上心理學家大衛・伯恩斯將這種現象稱為「認知扭曲」。

人類有一種共通的行為原理,只要利用這個原理,就可能提高一個人的「行為主動力」。行為的主動力,亦即提升下屬的「主動欲」以達到目標。同樣的工作內容,員工只為了賺錢或怕被主管罵才做,就是「不得不做=Have to do」的心態,跟從工作中找到意義和樂趣、「想做=Want to do」的心態,兩者的工作效率差了4倍之多。

主管的目標應該是將感覺被迫工作的「Have to」團隊,改變成主動、積極的「Want to」團隊。在行為科學管理中,將「Have to」變成「Want to」並不需要改變人的個性或想法,只要提升他的「行為主動力」就可以了。

將團隊從「Have to」變成「Want to」的關鍵在於,一旦下屬做出你希望他做的行為,就必須確實地給予評價。當自己的行為受到認可(特別是受到上司的信任),就會主動再做出相同的行為,而「不被認可的行為」就不會再出現了。

彼得・杜拉克在《杜拉克談未來管理》寫道:「所謂信任,並非指喜愛領導者或對其一言一行總是感到認同。信任,是指確信領導者所言皆為真實。這是一種對真誠這種老掉牙態度的確信。」重點在於「真誠的態度」。

書中介紹的行為科學管理方法,都能在短時間內將資質不同的成員,凝聚成堅強的團隊。「行為科學管理」,並非不講人情、機械式的管理方法,而是建立於下屬與上司之間信任關係上的一種管理,學會並實踐行為科學,就會發現,其實帶團隊一點都不難。

◤人氣精選文◢

👉揭密!最愛背的包款會洩漏真實個性?

👉 小資守財不易!5大易破財行徑大公開

👉8大招財錢包色彩推薦!換上財運滾滾


#行為科學#石田淳#團隊#行為主動力#馬拉松#不懂帶團隊,那就大家一起死!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113

0.0366

0.1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