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科技&人性讓賴翠霜「發聲」

記者 陳幸芬 報導
發佈時間:2016/03/09 21:24
最後更新時間:2016/07/04 07:31

閉上雙眼仔細聆聽,除了生命的流動,潛意識裡的聲音是否已被外在環境干擾而忘記喘息?隨著科技的侵入,人與人的距離變得更疏離,虛擬世界取代溝通的管道,逐漸被0與1的世界建構,侵擾著意識也顛覆真實世界的運作。

2016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從聲音出發,邀請編舞家賴翠霜全新創作《發聲》,結合聲響設計與空間、肢體發生親密關係,將舞者動作轉化為具體的聲響,並與現場電子音樂共同發聲,營造一個超時空聲音環繞場域。

科技與人性,真實與虛擬,分界究竟在何處?賴翠霜表示:「這次的創作很特別,以往編舞都需要仰賴音樂,這次是反向推敲,從肢體去設想聲音與生活的關聯性,及聲音對人情緒的影響。」她認為,在資訊爆炸的年代很容易忘了自己是誰,需要透過記憶再次把自己挖出來,找回生活溫度。

「發聲代表2種意涵:事件發聲與聲響的發聲,這次創作主題除了即時聲響、電音效果,還包括生活與記憶聲音、繁忙節奏的聲音及網路媒體的影響。」編舞家賴翠霜說:「現代人生活太依賴網路,透過網路隱匿窺視彼此生活,希望藉由舞蹈,重新檢視與喚起這些漸漸被遺忘的聲音。」

劇場導演鴻鴻表示,這次作品牽涉到記憶、遺忘、情緒與身體經驗,舞蹈僅是溝通工具媒介。「她的作品觀點清晰,精準掌握複雜東西,帶有強大的舞蹈能量,讓觀眾內在攪動或流汗,挑起身體與感官的動能。」

為了讓舞作中的聲響更具立體感與真實性,邀請旅德新媒體創作的音樂家謝瀞瑩參與創作,營造劇場內多層次且環繞式的空間聲場,結合肢體語彙以空間聲響完成跨界合作。

謝瀞瑩指出:「現代人使用社群網站的最大共同點,就是『偷窺』,只想躲在螢幕後偷看別人卻不進行真實互動,在社群網站看起來人氣很旺,但其實最終仍是孤單一個人。」賴翠霜說:「從『偷窺』可以延伸到網路霸凌、人我關係、愛情關係、抗衡關係,每個人都漸漸忘了自己是誰,躲在螢幕裡,作不回真正的自己。」

舞台點打造有如屋簷的斜坡設計,象徵家也代表孤島,賴翠霜說:「許多記憶與開始都從家而來,有寂寞與單獨個體意涵。」並運用大量塑膠布代表被水淹沒的屋頂,意涵著回到生命初始的意味,「代表著真實與虛擬交織的記憶之海。」(照片:兩廳院)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能不能年中換Audi就靠這個

👉討論度爆表!精油精露保養你還不知道嗎

👉洗三天排水孔就超有感


#藝術節#聲音#賴翠霜#舞蹈#劇場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990

0.0534

0.2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