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別於英語、法語這些通用語言被列為「小語種」的東南亞語系,像是泰語、越南語、印尼語等,已經成為台灣未來經貿發展上的重要關鍵。政大外語系院長張上冠就說,台灣的外語政策需要全面調整,擴大東南亞語系,將是在產業轉移的趨勢下最好的辦法,而種子人才培育也是關鍵,因為現在不少企業進軍東南亞市場,缺的就是這些「小語種人才」。
Pal+執行長林音:「你好,我是Thelma,從台灣打來,很高興認識你。」
每天都要跨國熱線找生意,林音的簡易泰語是她住泰國3年學的,但這第二語言可是現今職涯事業上很重要的秘密武器。
Pal+營運長陳祥雲:「之後如果4年到5年成長快速的話,對東南亞的溝通成本勢必會很高,所以我們會想要網羅東南亞的這方面人才,就是有東南亞語系的人才來協助我們那邊業務的拓展這樣子。」
從台灣出發的新創社群平台成立短短3年,今年進軍泰國,接下來目標就是放在東南亞市場。
Pal+執行長林音:「要發展東南亞這一塊市場有很大的需求,所以現在其實各方都還滿需要,對東南亞語系不要說是精通,甚至略懂的一些人才的起薪最少高2、3成以上吧,如果是管理職的話,那應該是會翻倍。」
卡位市場布局要搶得先機,不少台灣企業想跨出台灣之前,就已經悄悄啟動搶人計畫,但不諱言「小語種人才」真的物以稀為貴。
泰語老師:「來,右邊的。」
政大外語學院長張上冠:「我們常常看東南亞這個語言,它不但跟我們現在整個台灣人口結構有很大的關係,每4個新生兒 有1個就是越南媽媽生的,這是一個國家的人口結構問題、社會結構問題、文化結構問題,這不是叫我們去放棄英文或者是幾個重要的語言,而是說你可能國家到了一個地步之後,需要更全面的去思考我們的外語政策。」
張上冠認為台灣有絕佳的機會可以翻轉體制,再加上目前國內大學以及技職體系總共221個外語科技中,9成都是英語系,日語系也有飽和問題,每年畢業學生超過8000名,但市場真正需求也不過1000多人,國家外語政策應該多一些「未來學」,掌握趨勢的觀念。
淡大外語學院長陳小雀:「在線上開課的就是馬來文跟印尼文,越南文我們每年都有開,就是老師親自上課。」
政大外語學院長張上冠:「東南亞裡面特別把越語跟泰語還有印尼語跟馬來語,把這3種語言當成我們未來努力的對象,從那邊當個基礎再往下去拓展,再把其他的像是緬甸語那些也把它包括在裡頭。」
政大的計畫很明顯是擴大亞洲語系的發展,而第一步就是先從種子開始培養,像是越南語課程即便是晚間才開課,但2005年開設時1年上課人數不過200人,現在已經可以衝上600人、成長2倍。另外在正規學程當中,泰語也是學生們最夯的選項之一。
政大學生楊雁婷:「就是各種產業都在很蓬勃的發展,就覺得這是未來可能很重要的市場,所以我就是想說,如果有機會的話可以把我的會計專業跟泰語結合的話會不錯。」
政大學生陳冠志:「就是應該會變成趨勢,因為東南亞的部分就是交流越來越密切。」
對應屆畢業生來說,這是更實際的選項,能拓展視野更能對未來職涯加分。
政大外語學院長張上冠:「那目前來講越南、印尼、菲律賓,大概都是超過1億人口,企業其實現在早就已經從中國大陸這邊,已經想到說移到越南、移到印尼去。」
從產業需求變化,進而影響到語言脈動,小語種的人才需求已經逐漸興起。
TVBS網路新聞整理報導 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