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機齡老舊釀災? 專家認為「老」不代表差

記者 吳元熙 / 攝影 陳建銘 台北 報導
發佈時間:2014/07/25 22:26

復興航空墜毀的ATR72-500型飛機,機齡14年,被外界質疑,是否因為老舊才會發生意外,不過專家認為,14年飛機不算老,而且機齡老舊只能說是原因之一,因為飛往馬公的五家航空公司,平均機齡從6、7年,到接近20年都有,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飛機起降次數」其實也必須要觀察。

復興航空不幸在澎湖馬公墜毀,這台ATR-72 500型飛機,機齡14年,確切空難因素還在調查中,但飛機會不會太過老舊?再度浮上檯面。

軍事雜誌主編宋玉寧:「新飛機一樣我們看到,也有出意外狀況發生,不要有這樣觀念,好像東西老了就一定會出狀況、有問題,如果一家航空公司它是照一切規定去維修、去保養飛機的話,這個飛機基本上就是符合安全標準。」

發生空難意外,所有的細節都被放大檢視,復興航空飛機年齡,真的太大了嗎?根據民航局的最新資料,臺灣飛往馬公的航空公司,一共有5家,華信、立榮的班機,平均機齡只有6、7年左右,復興航空接近10年,但後頭還有機齡逼近20年的遠東跟德安,專家認為就跟買二手車一樣,飛機會出問題,也不能只看「年紀」。

軍事雜誌主編宋玉寧:「其他的一些航空公司願意用這些二手飛機去飛行的時候,這種狀況你會發現說,他們為什麼願意,表示他也相信經過一些翻修之後 ,它(飛機)其實是還可以繼續使用5年、10年飛機,它才會買來用,並不是跟它說一定會發生意外事故,這個是有直接的關係。」

飛機專家傅鏡暉:「第一個會看它的出廠年份,就是所謂的機齡,第二個還要看他的飛行里程數,這兩個就跟汽車一樣,但是第三個我們還會看它的起落次。」

除了機齡會有影響,其實每一次的起飛、降落,對於飛機都是消耗,因為輪胎、零件,都可能會有摩擦、脫落情況出現,民航局對於各機型,也都有進廠維修的要求,班機大小不同,起降次數也會跟著改變。

飛機專家傅鏡暉:「比如說像是747客機,大型飛機它的設計上,可能你會覺得說,你大概是6個小時,甚至到8個小時才落地一次,但是因為台灣,比如說台港航線,因為客人很多,所以經常會用這種大飛機飛短程航線,這個就會增加它的起落次數。」

軍事雜誌主編宋玉寧:「戰鬥機部隊今天沒有任務,我就不需要起飛,我就不需要起飛,我就讓它停在地面上,代表什麼,就是錢一直流走,當然它就希望說盡量飛,盡量飛相對而言,起降頻率就會比較高。」

復航空難如果班機維修都有按照規定,機械發生意外機率,似乎就會比較小,從2003到2012年,台灣一共發生35起事故,飛安會統計,幾乎都不是單一原因,跟機械相關佔了21.3%,儘管人人都喜歡新飛機,但航空業就是一門生意,成本考量下,很難讓各大公司加速飛機汰換年限。

#飛機#飛安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965

0.0456

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