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花學運持續抗爭,不少人以「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為口號,反對通過服貿協議,因為香港在2003年和大陸簽訂CEPA,也就是「大陸和香港更緊密的經貿關係」,雖然帶動經濟成長,卻加速貧富差距擴大,房價高漲,香港民眾甚至還出現仇陸心態,不過國內學者認為,台灣和香港從產業結構和人口組成以及政治環境都不相同,認為即使服貿協議通過,台灣也很難香港化。
記者:「深圳沒有這個牌子?」大陸遊客:「有啊!」記者:「為什麼在這邊買?」大陸遊客:「我順道。」
不只搶奶粉,就連到風景區露營,也要限定人數。大陸遊客:「香港人就是說很反感大陸人過來,搶占他們公共設施。」
10年前,大陸和香港簽訂CEPA,敞開經貿合作大門,大陸的人才、資金湧進香港,帶來的是失業率下降,青年就業率提高,不過,10年過去,香港的貧富差距,創下40年新高!最富與最貧相差20倍,而台灣的貧富差距是6倍。
台大財金系教授黃達業:「他們在簽CEPA的時候,有90萬製造業的工人,簽訂10年以後,只剩下10萬個,這個衝擊是相當相當大,港資到大陸去投資,增加4萬個工作機會,陸資到香港投資,增加4千個工作機會,這是香港跟大陸因為地緣關係,同屬中華人民共和國。」
開放帶來的結果,除了香港對大陸高度依賴,還反映在其他層面上,根據統計,陸客到香港的旅遊人數,2008年是香港人口的2.42倍,但去年來到5.7倍,而新生兒中,父母都不是香港人的比例,2001年只有1.3%,2012年暴增到29.2%,平均每10個新生兒,就有3個的父母都不是香港人,2項數據的背後,是香港民眾的各項資源被瓜分。
香港民眾:「太多的大陸人過來香港,把房子當作投資一樣,不停的買,他們不停的買就不停的貴。」
陸資湧入,炒高香港房價,年輕人就算工作一輩子也買不起房,這樣的現象,造成這次太陽花學運,不時出現「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聲浪,擔心服貿協議,把台灣推上斷頭台。
台大財金系教授黃達業:「台灣大陸是屬於不同體系,而且一海之隔,我們有主權,陸客來台灣,我們都有額度限制,而且要經過審批,所以這部分是有相當不同,第二個,台灣腹地,幅員都比香港大很多,台灣科技業、製造業,都遠比香港要大、要強。」
學者認為,貧富差距擴大是資本社會的必然現象,簽了服貿,會加速貧富落差,但如果說,台灣會是下一個香港,也言過其實,因為除了地理位置,包含主權、人口數量、產業結構,台灣都和香港不同。
大陸遊客:「香港和大陸本身,我們都是一個國家的居民,如果這樣分的話,可能引起大陸群眾不滿。」
簽署協議的時空背景不同,有人說台灣和香港無法比較,也有人認為,香港始終是台灣的鏡子,至於服貿是仙丹還是毒藥,依舊得看政府,如何讓後續配套更完善。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