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國土、別再恐龍」系列報導,我們繼續檢討政府治水政策,今天要看的是水壩問題,全台幾個大型水庫都已經出現嚴重淤積、容量不足的危機,除了影響儲水功能,在大壩的上游與下游更是出現嚴重掏空與淤積的情況,資深記者陳心怡與柯勝雄帶您前進台中石岡大壩,一起從現況來檢視政府的治水跟儲水政策應該要如何調整。
歷經921地震幾個大型風災,石岡大壩被摧毀後,一次次站起來,就當各界讚嘆工程鬼斧神工、人定勝天的同時,時間卻也反映出大壩工程帶來的禍害。
台灣生態協會顧問張豐年:「下大雨的時候,這些水到這個壩的時候,它可以過去,但是這個比較重的這個東西,它就沉積在下面。」
流經這區域的大甲溪,在枯水期有3/5的河道都是泥沙淤積,長年關心石岡大壩的台灣生態協會顧問張豐年說,比起過去,河床墊高了將近20公尺,就怕淤滿之後,水往兩邊沖刷,造成建築物坍塌,在河岸邊又做了一道堤防。
台灣生態協會顧問張豐年:「都變成叫做因小失大,因為我們要取一點水要灌溉或什麼的話,其實你可以用別的方式來解決,但是你把它整個攔住,你的目的是要取水,但是你沒有想到攔阻的砂石的後遺症會這麼嚴重。」
順著大壩往下游前進,看到的情況更令人怵目驚心。TVBS資深記者陳心怡:「我們來到了石岡大壩的下游,由於大型的礫石被大壩阻擋在上游,因此來到下游這邊,可以看到沒有大型礫石的保護,河道被掏空的非常嚴重,這個後遺症實在是不堪設想。」
滴水穿石,岩盤嚴重峽谷化,還不斷往下掏空。台灣生態協會顧問張豐年:「那個南岸,南岸那個邊坡,就是因為下刷,所以最後怎麼樣,它就是崩塌,塌陷下來,沒有辦法,怎麼樣,就是用一些工程手段去保護它,但是還是保護不住。」
這上頭還包括了營建署建造的石岡汙水處理廠,就是因為下方地基被掏空,至今無法驗收通過,如今先用整片用水泥包覆起來,但專家直斷,幾年後,還是一樣出問題。
台灣生態協會顧問張豐年:「在下邊,他做這些保護的工事,這些保護的工事禁不起這些掏空,所以他幾乎每一年、每兩年,都要再重新用工程再去修復一次。」
成為另類的「永續工程」,每一個大壩或攔河堰,都發生上淤積、下掏空的情況,花費民脂民膏繼續補破網,因為這些外部成本當初根本就沒有被估算進去,許多專家學者包含內政部長李鴻源都坦承,台灣已經沒有繼續蓋水壩的條件與選項,儲水思維如何調整,舊有設計如何處理,都是政府不可迴避的問題。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