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高學歷「流浪博士」 失業率4.5%

記者 邱蘭婷 / 攝影 劉若媺 周育鋒 台北 報導
發佈時間:2013/09/10 23:13

台灣大學生和研究生現在滿街都是,從2006年開始出現了「流浪博士」一詞,因為高學歷已經不等於就業保障,根據主計處統計,台灣研究生畢業一年後還找不到工作的,失業和待業比率達4.5%,比高職生還要高,加上台灣大學在英國教育機構的全世界排名從80名掉到82名,讓許多教授擔心,台灣未來的社會新鮮人要怎麼面對競爭激烈的職場生活。

夢周公的夢周公、滑手機的滑手機,台灣大學生專心、認真、向上的精神越來越低。經濟系教授江豐富:「幾乎每個人都可以上大學,你說那文憑代表什麼?沒有意義啦!我講難聽話,有的時候素質比那高職生還糟糕。」

話說的很重,為人師表看到這樣的現象,真的很擔心,看看英國QS機構調查,2013年世界最佳大學排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蟬聯冠軍,第2名是哈佛大學,英國劍橋大學從第2落到第3,而台灣第一學府台灣大學的排名下降了2名。

台灣大學研發長李芳仁:「分數都是往上增加,總分也是往上增加,因為增加100多個學校進去排名,所以我們學校並沒有在意說這2個名次,80名到82名。」

台大校方解釋,世界大學排名並不等於學生素質,更不會影響學生就業機會。李芳仁:「你要知道台大選進來的學生,全台灣幾乎都是頂尖的。」

不過頂尖就真的是代表就業保證嗎?台大研究所學生:「應該不是一個保證,可是至少是算一個門票。」記者:「你覺得你畢業之後找得到工作嗎?」台大研究所學生:「應該是滿有信心的。」

學生信心滿滿,但主計處統計,博士生畢業一年後,待業或失業的比率達到4.5%,比高中、職還要高,流浪博士越來越多。江豐富:「我們現在大學教育不是過去的菁英教育,事實上是瀕臨以前高中、職教育化。」

進入大學不再是菁英化,而是普及化,近10年台灣163所大學培育出的博士畢業生,從一年1500人暴增一倍半,現在是3846人,大學窄門變成教育方便大門,這樣的轉變讓大學生和研究生滿街跑,加上台灣產業空洞化,沒有新的刺激,就沒有新的就業機會,社會新鮮人要如何在這片幾乎飽和,又競爭激烈的職場中生存,這一關很難過。

#高學歷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125

0.0452

0.1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