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咬牙「原」夢 堅持完美近乎苛求


發佈時間:2012/11/21 16:48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15:06

昨天我們為您介紹,阿原肥皂的創辦人江榮原,如何從4個人的工廠打拚到現在1年營收高達6億元!而今天我們要進一步告訴您,阿原這個文創達人,是如何地細心與嚴格甚至堅持完美到龜毛的程度,才讓合作廠商願意和他一起,咬牙撐下去。

記者:「這邊剛好是你們要的?」阿原肥皂創辦人江榮原:「沒有,這些都是我們不要的,你可以找出我們不要的原因嗎?哈哈哈。」

即將出國參展,阿原到合作的陶瓷店看成品,這次的驗收卻讓老闆有點尷尬。皇家窯烤負責人洪仁德:「有一點點啦。」記者:「喔,黑黑的。」洪仁德:「黑黑的,有一點點。」記者:「這樣就被打回來了?」洪仁德:「對啊,所以他們太苛求了,我們跟他們合作。」

江榮原:「說我們太苛求,我來給你們看為什麼苛求了。」洪仁德:「今天要來給阿原大哥投訴啦。」江榮原:「今天要來跟你解釋啦,為什麼我們的東西必須要這麼嚴格,就是希望每個拿在手裡的,都像是一個玉琢出來的東西,我們不會讓你很丟臉啦,所以你現在的辛苦會值得的。」

開著玩笑的你來我往,阿原對品質的要求,讓鶯歌老師傅都快吃不消,打開一盒盒樣品,看來都幾乎沒有缺點,但其實這幾盒都是退貨,阿原說,挑剔是有理由的。

江榮原:「所以挑出來的東西就是這麼漂亮,跟土地的裂紋一樣,這種冰晶裂釉,完美無瑕,當我們站到北京的展場上的時候,我要讓景德鎮的人都覺得說,喔,這真的是台灣作的嗎?其實我只有這個目的而已。」洪仁德:「他們這個是奧斯卡的標準。」

選一家廠商合作,居然要挑好幾年,來好幾次,而且阿原的要求,常是站在廠商的立場,要拒絕都很難。江榮原:「如果你白的要燒的很乾淨,你怕有別的顏色飛進去,你就這一窯全部燒我的,那你可能會算,唉唷,我一窯可以放1千個耶,可是你阿原才300個,那我700個空間怎麼樣,你700個空間的電費算我的。」洪仁德:「很難賺啊、很難做。」

老闆的苦笑,似乎反而看得出堅持,我們決定央求阿原,帶我們看他這1週跟誰見面,他說要帶我們到台南,因為有個帆布行老闆很有趣。江榮原:「他們學生大概有700多個啦,我就賣了200多個,這個故事很感人對不對,學校改成背包,學生很不甘願,自己跑出來作書包。」

50多年歷史的老帆布行,也是阿原跑了10幾次才決定的合作,而他決定的理由非常「阿原」。江榮原:「許老闆第1句話跟我說,如果你有需要,你1個包包我都幫你做,訂單都還沒下,他知道我們台北下來的,他多瘋,就開著車,然後告訴我們,我帶你們認識一下台南,台南還有比我這邊更好玩的,載我去台南賣茶的、賣香腸的、賣浮水魚羹的,所以後來我就覺得這個人如果不做生意,都可以做好朋友,他都不急著跟你做生意。」

說著說著,開始幫老闆修起邊來,他侃侃而談的是帆布和台灣的歷史,像自己家般走上走下,每一年的年度帆布包,縫布阿姨如數家珍,阿原看著布包的眼神,似乎要把台灣傳統的好物,全部推上舞台他才甘願。

合成帆布行許勝凱:「沒有他,我沒有現在,因為他幫我們行銷了,然後他全國的百貨公司都有點,然後他的袋子,裡面都能看到我們合成,其實很多客人都要來我們這邊買袋子,買我們家的袋子。」 記者:「真的假的?」許勝凱:「但是不准賣。」

洽談什麼生意我們沒有記錄,但是離走前,老闆的媽媽聽見阿原要帶我們上阿里山,一包點心就送上手心,阿嬤的眼神說明了生意之外的美好,因為這一趟上山,阿原正要送出一份大禮。

江榮原:「佩珍我們又來了,嗨。」鄒族婦女楊佩珍:「我們沒有看過實品耶。」江榮原:「妳們還沒看過實品,1人拆1盒,我們幫妳們一人準備了2盒,趕快打開來看看。」江榮原:「妳們的故事即將流傳,所以妳看看。」楊佩珍:「謝謝大哥。」江榮原:「我們為了配合妳們,我們全工作室,妳沒看到這個吧。」

她們是阿里山鄒族的婦女,八八風災之後,阿原決定教她們作肥皂,因為只有自給自足,才是實質幫助,這1顆肥皂她們足足作了3年。

鄒族婦女楊佩珍:「最令我感動的就是,應該說是去阿原大哥那邊的時候,他願意接受我們。」記者:「就願意接受,妳就很感動了?」楊佩珍:「對啊,哈哈哈,對,等一下。」江榮原:「很多人其實很怕做沒有結果的事情,所以我有幾度我覺得,那應該要停了,他們學會肥皂以後回去,那就各安天命了、沒有消息,那就沒有消息了,我就做我的事情,那後來我想不行,因為有太多人在他們身邊擦身而過。」

阿原免費要她們北上,到工作室學作肥皂,還派肥皂師直接到部落指導,往返的3年,阿原說,能做出比阿原還好的肥皂,就不怕沒有未來。

江榮原:「我們離開新美的時候,也許你都以為我們回家了,因為不斷給人希望,又不斷讓人家失望,這種因果的循環,我覺得其實是滿殘忍的,做肥皂的時候要放輕鬆,很多重量都是盡量靠你的…。」記者:「腰?」江榮原:「腳,不是靠你的腰,是靠你的腳,你這樣你的腰就會受傷,你知道嗎?」

原本以為阿原會比較不挑剔,但眼前的他,眼神盯得更緊,從原物料多少公克,每個步驟是不是偷工,標準跟工作室的肥皂師一模一樣。

江榮原:「所有的顆粒只會更硬不會更軟,那你們的判斷就是用手背正常的力量,你只要覺得那個是舒服的就OK,要是有感覺,就要重新再粉碎一次,因為他以後只會更硬,有的人的習慣是拿起來就,那個不舒服的感覺避免掉,重新再研磨。」

楊佩珍:「我們不想要一直只是被補助被幫助,我覺得這個心態是不對的,而是人家在幫助妳的同時,妳要怎麼站起來,當人家都市人這麼幫助我們的時候,我們要怎麼回饋到都市去,對,這是耆老這樣跟我們說的。」

在認識阿原的肥皂時,同時認識阿原這個人,他說成熟的哲學,跟植物非常相像。江榮原:「植物在最甘美最芬芳的時候,它所意謂的就要吸引昆蟲來吃它,幫它繁衍下一代,因為果實的成熟和芬芳,在自然界是違反自然的,它肯定會遭致很多人來吃它、來聞它。」

我們想起這個養蜂場,並不是因為蜜蜂採蜜,而是阿原說一定要支持的理由,就算成本比較高,就算產量不穩定。江榮原:「其實有時候我故意會找這些,很實在在作這種材料的,心中是不服氣,他們其實是很辛苦的、非常辛苦的,幾百箱蜂蜜,然後1年的收成,就只夠養家活口。」

在皮膚黝黑的養蜂老爹身上,他和女兒的勞動汗水,不難看見阿原疼惜他們的理由,就如同他的父親給他的一樣。

江榮原:「我是死後才開始去認識我爸爸,可能死前我一直在模仿他,但是又不屑這樣的模仿,所以故意做得跟他很不像吧 。」

經營研究室特助陳怡任:「無論他講的勞動力美學、土地倫理,這個跟他20幾年前說的幾乎一樣。」

回想起阿里山的晚餐,因有著阿原、有著涼風、剛摘的野筍,山泉水裡的溪蝦,1顆肥皂的故事,有來自遺傳的不服輸,也有對人對土地的依戀。

就像植物成熟,肥皂裡的每個原物料,都有蜜蜂得以採收的花粉,無私分享,四處播散。

#肥皂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007

0.0414

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