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冷氣嗡嗡聲、水聲 低頻噪音恐致頭痛


發佈時間:2012/10/01 18:20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15:06

日常生活中,像電流、滴水或是電器發生的聲音,都屬於低頻噪音,不像汽車喇叭或飛機引擎來得大聲,但聽久了還是會讓人不舒服。精神科醫生表示,這種低頻噪音因人而異,有人無感,但有人長時間處在低頻噪音的環境下,會出現焦慮,頭痛甚至躁鬱情形;環保署也規定,夜間的低頻音量必須在35分貝以下,相當於深夜郊區,沒有蟲鳴、車聲時的音量,超過35分貝還持續2分鐘後,最高開罰3萬元。

樓上住戶的走路聲還是淋浴間的滴水聲,就連家裡老舊冷氣發出的嗡嗡聲,住家時常聽得見的聲音,到底吵不吵?

實際測量還沒開冷氣時環境音大約只有30分貝,但冷氣一開瞬間飆到72分貝,還不僅如此,就連標榜超靜音的濾淨機,分貝也是高得嚇人,不時發出嗡嗡的連續聲響,聲音雖然不尖銳,但卻是屬於低頻噪音,長期處在這種環境當中讓林先生跟著生出病來。

住戶林先生:「我本身是很淺眠的人,聽到這種噪音的時候,會讓我睡得不是很安穩,然後相對的,會讓我在白天工作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

精神科主治醫師賴雅文:「如果你在焦慮的時候,你對聲音的敏感度會增加,你對噪音會不能容忍,然後這種不能容忍,會造成說你情緒上,會更容易產生焦慮的反應。」

低頻噪音或許來得不比高頻吵,但還是讓民眾焦慮跟著來,衛生署也訂出低頻噪音標準,白天噪音不能高於40分貝,相當於深夜郊區的音量,而晚上最高也只能來到35分貝,低頻噪音只要分貝過量超過2分鐘,第一次,環保署將口頭勸導,再不改善者將祭出3千到3萬元的罰款。

即使只是個走路聲,但這些低頻噪音聽久了難免還是會嫌吵,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民眾還是適時的控制音量。

#噪音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843

0.0427

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