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S這個禮拜針對遊覽車層層問題深入調查後,我們要問什麼樣的方向,才能真正解決問題的根源。而不是意外發生後,才亡羊補牢﹔熱度一過,卻又無疾而終。專家學者強烈建議,台灣的遊覽車,應該要有一套完善的分級制度。按照分級,車輛、道路,甚至經營模式都能有所不同,如此一來,各有所歸,也才能真正兼顧業者、乘客、政府的三贏局面。
前觀光司長蘇成田(93.10.20:「我們大概在3個月內可以做。」
前交通部長林陵三(94.4.22):「我們下個禮拜就可以來開會,下個禮拜所有的單位會同開會嘛,對不對。」
交通部長蔡堆(95.10.3):「我們會檢討,那後續的如果說需要改進的部分,我們一定會來改進。」
梅嶺遊覽車事故罹難者家屬錢運忠:「我沒有辦法拿開這個相片,我一看到他(孫子),哭一下,也許我還輕鬆一點。」
遊覽車一出事,交通部官員就被轟得滿頭包,每每面色凝重的說要再檢討,但真的檢討了嗎?錢運忠:「唉,我真是講啊,為什麼總是像類似的車禍,類似的東西這樣子走,每一次出了車禍來了,官員也好、百姓也好,非常的熱烈去做這個事情,3天,3天過去了,什麼都沒有了。」
梅嶺遊覽車事故受害者施明忠:「我們台灣人就是3分鐘的熱度而已,一發生事情,馬上大家提高警覺心,隔一段時間之後大家忘記那個痛。」
說要禁用再生胎,說要淘汰老舊車輛,然而一開始煞有其事,熱度過了,關說施壓了,就全都縮回去,面對意外又再發生,相關單位亡羊補牢,打算從基本的駕駛層面著手。
公路總局長:「我們召訓13439人,也就是所有遊覽車公司雇用的駕駛人全部召訓,每個人做6小時的訓練,舞們選擇山區的道路,讓他做實地的駕駛,同時告知他,在山區路段如何利用低速檔減速。」
強調不是沒做,而是陸續在做,然而政策的改善,始終趕不上意外發生的速度,同一套標準,更不該適用於所有的遊覽車業者。逢甲大學教授李克源:「同樣是大客車,它可能按照不同的安全標準來做分級,它有可能是底盤的重量,包括它的噸數,或者是它的車輛的操作能力,都可以作為分級的標準,那把它分了級數之後,我們來配合道路的標準,然後什麼樣級數的道路,適合於什麼樣級數的大客車來行駛,這樣子的話,才是一個整個配套的一個管理。」
專家學者努力推動,希望藉由分級制度的建立,讓台灣遊覽車能有具體的方向依歸,民眾也能更清楚的,保護自身權益。然而怎麼分級,卻需要交通部真正落實規劃。
制度的建立,嚴格的管理,業者的自制,車體結構與煞車系統的要求,唯有這些環環相扣,也才能真正扣住大眾的安全,讓這些痛失親人的眼淚與悲哀,不再出現。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