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回到網頁上方

無煙假象1/5萬青少年陷電子煙迷霧!業者網路帶貨不怕罰 學生當下線

記者 潘袁詩羽 黃韋銓 報導
發佈時間:2025/06/21 10:03
最後更新時間:2025/06/23 10:23
台灣已禁電子煙,但仍可藉由網購等通路購買。(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台灣已禁電子煙,但仍可藉由網購等通路購買。(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菸害防制法》新法上路兩周年,2023年3月底開始全面禁止電子煙販售與使用,然而電子煙卻未完全消失,而是轉入地下市場,成為校園菸害防制的一大隱患。衛福部國健署最新統計,國高中青少年使用電子煙的比率於近5年間「快速倍增」,推估超過5.4萬人。據了解,不少實體店家採「會員制」販售,或網路搜尋「電子煙購買」也會跳出多個一頁式商城網站,甚至不必檢驗身分證就可網路購買,不只如此,業者為了吸引年輕人使用,除了促銷更以類似直銷制度讓學生拉「下線」,導致電子煙不斷在青少年會聚集網咖、夜店、校園等場所流傳。

《菸害防制法》新法於2023年3月22日上路,全面禁止包含電子煙在內之類菸品的製造、輸入、販賣、供應、展示、廣告及使用。以業者「製造、輸入、廣告」來說,最高可罰5000萬元,但「販賣、展示」類菸品或其組合元件,處20萬元至100萬元罰鍰,然而抽電子煙被檢舉者,最高只罰1萬元。

儘管政府立法禁止電子煙,依舊無法禁絕黑市販售。(圖/TVBS資料畫面)

 

《菸防法》禁令後電子煙仍可取得! 販售通路「網路一搜就有」


立法者雖然祭出高額罰金,但電子煙產業鏈並未消失,而是轉為地下化,政府不只更難查緝,也導致電子煙更容易流入青少年手中,國內的小型電子煙店家起初是透過蝦皮平台交易,直到蝦皮接獲檢舉和政府開罰後,才開始對電子煙進行管制、禁止上架,這些小型店家便轉成立獨立網站,甚至有業者毫不掩飾於網頁載明「電子煙」字樣,還標榜「擁有各國總代理電子菸主機、口味齊全」。

不只如此,業者為自證電子煙主機和煙彈產品來自國外正品,也在官網上設置類似教學的資訊頁面,提倡使用者挑選國外原廠封裝、可驗證的產品,切勿使用中國代工的劣質主機,業者也載明,深知電子煙販售在台灣仍屬於灰色地帶,只能「負責任地販售」,儼然成了良心企業。

 
《TVBS新聞網》實際採訪電子煙使用者發現,不少實體店家採取「會員制」以躲避政府查緝,一般電子煙入門者必須經既有會員「介紹」才有辦法進入實體店面購買,且店家位置隱密,並以其他店面形式偽裝,若沒有舊會員帶路,店家也不會大刺刺展示商品供人挑選,除舊會員帶路外,也可經舊會員親自介紹,或者取得舊會員的「會員卡」,到達店家門口後出示會員卡、暗號等取得商家信任再入內購買,可說十分謹慎。

法令明文規定禁止電子煙,路上仍常見到年輕人吸食新興菸品。(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記者也發現,若透過網路商城購買,網站上標榜各品牌電子煙主機、煙彈品項齊全,網站雖標註「未成年人嚴禁使用本產品」,但不如一般紙菸販售需要檢驗身分證、確保購買者成年;若未成年者透過網路商店購買電子煙,且採超商取貨付款,也不會驗證身分、隱密性極佳,換句話說取得電子煙十分容易。儘管網站商城可透過LINE客服諮詢訂單情況,但客服並不會主動詢問購買者身份,遑論顧及購買者是否已成年,儼然成為未成年學子菸害防制一大隱憂。

知情人士指出,因電子煙味道酷似糖果,成為青少年想嘗試抽菸的首選,而青少年大部分透過網路購買,因為網路並無查核機制,第二大宗就是透過認識的「門路」,如青少年在校園、夜店看到有人在使用電子煙,會主動詢問可在哪取得或購買,進而加入賣家LINE帳號或群組變成「長期購買戶」,且帳號通常為免洗帳號、放上非本人的大頭貼,成為線下主要購買管道。
 

電子煙地下化防不慎防 執法鬆散、源頭未管成校園隱憂


面對電子煙黑市不斷擴大,自《菸害防制法》新法上路兩年以來,衛福部查緝實體及網路稽查電子煙、加熱菸共71萬多件,開立5970件處分書,共計裁罰約5億元。然而根據國健署的「國人吸菸行為調查」指出,我國成人吸菸率雖然整體下降,但青少年接觸電子煙的比例卻高達5.4萬人。

針對網路販售防治,國健署曾透過多種管道進行查緝,像是與Meta、Google等數位平台巨頭溝通;與境外業者協商限制電子煙廣告推播;封鎖境外違法網站,最後是溯源查處,包含透過交易紀錄、通訊軟體的資訊來追查違規賣家。

然而,政府數位查緝依舊防不慎防、抓不慎抓,業者一方面透過實體店面販售,以會員制服務熟客,甚至用暗號、暗語等方式進行辨識與交易,以躲避查緝,另方面則是網路販售招攬新客,甚至成立類似直銷的制度來吸引青少年獲得便宜的電子煙品,導致電子煙地下經濟「禁而不絕」。

 
電子煙購買容易,學生也易取得。(示意圖,非當事人/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一名曾使用過電子煙的高中生B同學接受《TVBS新聞網》訪問時透露,朋友透過網路商城購買電子煙,而自己則是看到朋友使用後,便向朋友購買,一放假就是跟抽菸的朋友一起抽。雖然他現在已經沒有在使用電子煙、但「我還是覺得電子煙很帥」,當成花錢買經驗。

根據國健署最新資料,國中學生電子煙使用率由2018年1.9%上升至2023年3.2%;高中職學生由2018年3.4%竄升至2023年6.3%,顯示短短5年時間快速倍增,推估超過5.4萬名青少年正在使用電子煙。儘管法令早已明令禁止,卻仍能輕易透過社群媒體、LINE群組或網購平台購得,甚至出現學生於校園內轉手交易、拉下線的情況。專家指出,政策執法鬆散、源頭未管,加上新興菸品市場利潤驚人,使業者視罰則如無物,電子煙也成為毒品混用的潛在載具,對青少年造成雙重危害。

「政府明明知道源頭卻不處理,菸商也吃定政府不會執法。」董氏基金會主任林清麗接受《TVBS新聞網》訪問時直言,業者經常以「一買五送」形式促銷電子煙主機和煙彈,獲利高、風險低,還導入下線制度,讓青少年試用後拉人擴大銷量,導致校園成為第一線市場,而目前政府對真正供應鏈上的煙草公司從未裁罰,導致查緝只停留在末端販售者、成效有限,政府應同步落實查緝、對菸商源頭開罰,才是遏止電子煙流竄校園的解方。


《TVBS》提醒您:
◎吸菸有礙身體健康,戒菸專線0800-636363
◎吸菸能導致肺癌、心臟血管疾病及肺氣腫


#電子煙#菸害防制法#網路販售#廣告#供應#販賣#輸入#國健署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023

0.0307

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