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以來,最晚以強烈颱風登陸的「康芮颱風」,從台東成功登陸,但這裡卻不是全台累積降雨最多的,反而是花蓮和宜蘭,持續被螺旋雨帶,灌進強降雨,光是10月31號這一天,花蓮累積降雨就超過1100毫米,但幸好很快速就離開,後續也沒再引發共伴或西南氣流。
登陸後強降雨還是持續累積,花蓮知名景點慕谷慕魚,道路旁的山坡發生土石流,水淹成泥流,而往玉里市區看滿目瘡痍,即便是在台東登陸,但花蓮累積雨勢也很驚人。
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一般來講的話,颱風帶來的降雨,它外圍環流雲系的這個影響時間會比較長,所以它長時間累積效果下來,就造成在宜蘭跟宜花交界這個地方,雨量相對是比較多。」
康芮以強颱之姿在10月31日下午1點40分登陸,當時雷達迴波圖,除了靠近中心位置以外,紅黃色強回波也都是掃向,宜花一帶就連五個小時後晚間18點40分出海,雖然雨勢有略緩,但偏橘的回波比較強的螺旋雨帶,都還是剛好撞進宜蘭北花蓮,才會導致降雨持續累積,若是再往前推,從發警報29日開始統計,截至11月1日下午兩點,花蓮天祥測站達到1232.5毫米,宜蘭鴛鴦湖1203.5毫米,台中審馬陣山區也超過一千毫米,至於台北擎天崗和台東大漢山測站,也都超過600毫米。
天氣風險公司副總經理簡瑋靚:「颱風造成的降雨,颱風路徑佔了一個很大的比例的因素,那這次這個颱風它是從這個,台東的成功登陸,它其實是在台東比較偏北偏一點點,所以我們知道颱風,它是逆時針旋轉的環流,所以在它登陸前跟登陸後,其實對東半部地區影響都很大,特別是在這個這次是登陸之後,東半部地區因為還是位在颱風的右側的這個象限,所以還是持續會有這個螺旋雨帶移進來,導致在宜蘭花蓮還是有,持續性的比較大的降雨,那台東地區是登陸前,雨勢其實也滿大的,但是登陸之後就變成是稍微是位在這個,比較沒有強螺旋雨帶移進來的地方。」
對比10月初的山陀兒颱風,康芮路徑不拖泥帶水,五個小時就離開,雖然各地都傳出災情,但幸好後續沒有再接續,引發共伴或西南氣流。
天氣風險公司副總經理 簡瑋靚:「東北季風比較涼的空氣,跟颱風暖濕水氣,輻合造成會有一些劇烈對流,劇烈降雨的現象,這個是所謂的共伴效應,那因為這次的這個颱風,康芮颱風它在經過台灣的過程當中,並沒有東北風剛好配合,所以就沒有產生所謂的共伴效應。」
台灣颱風論壇執行長 陳柏宏:「目前已經進入秋季,西南季風已經漸漸平靜下來,這次颱風走了之後,並不會有西南氣流發生,而當颱風還在台灣海峽的時候,中南部地區正好位於迎風面,這時候(10/31晚到11/1晨)水氣,還是比較多一點容易下雨,當颱風逐漸北上的時候,雲雨帶也會跟著往北移開,到時候天氣就會快速的穩定下來。」
隨著康芮颱風遠離,11月1日下午14點半解除警報,但接下來一周會有兩波東北季風接力報導,周末這波較弱,桃園以北東半部迎風面有雨,至於西半部天氣穩定,只有山區會有午後陣雨,到了11月4日周一路到周四,就是第二波東北季風,會比前一波帶來較多水氣,迎風面持續有局部降雨。
◤2024年末運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