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有胃息肉怎麼辦?醫解析3類型 1情況已藏胃癌細胞需切除

記者 許稚佳 / 責任編輯 編輯組 報導
發佈時間:2024/10/07 10:28
最後更新時間:2024/10/07 11:59
胃息肉分為胃底腺性、增生性和腺瘤性三種類型。(圖/診所提供)
胃息肉分為胃底腺性、增生性和腺瘤性三種類型。(圖/診所提供)

根據統計,台灣的胃息肉發生率約10%,多數民眾在進行健檢的胃鏡檢查時發現,就會憂心是不是需要切除,醫師指出,胃息肉分為胃底腺性、增生性和腺瘤性三種類型,其中9成屬於良性的胃底腺性息肉,不必過度擔心;不過腺瘤性息肉雖然比例極低,卻有30%已含有惡性胃癌細胞,被視為胃癌前病變,如有發現應檢查是否有幽門桿菌感染。若未妥善治療,有可能演變為腺瘤性息肉,甚至導致胃癌發生。

聯安診所內視鏡室主任徐兆甸說明,少部分的增生性息肉與腺瘤性息肉則需特別留意。增生性息肉成因包括刺激性飲食導致胃發炎,或因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致,多發生於慢性胃炎患者,約佔5至10%。若因幽門桿菌引起,根除感染後息肉通常會隨之縮小。

 

胃息肉究竟該不該切除呢?徐兆甸表示,良性的胃底腺性息肉若小於1公分,觀察即可,超過則建議切除;增生性息肉也多屬良性,小於1公分觀察,大於則建議切除。腺瘤性息肉則不論大小,一律建議切除,尤其超過2公分更易惡性轉變。

此外,若息肉合併潰瘍出血或阻塞幽門等併發症,也建議一併切除;徐兆甸呼籲,從30歲起即應安排首次完整腸胃道篩檢,包含糞便潛血、腫瘤指數、大腸鏡及胃鏡檢查,並養成1-2年定檢習慣。若及早發現並切除腺瘤性息肉,進一步檢測與根除幽門桿菌感染,便能降低胃癌發生風險,讓息肉乖乖不作怪。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健康# 醫療# 胃息肉# 胃# 息肉# 切除# 觀察# 建議# 良性# 增生性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343

0.0845

0.2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