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知道,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替台灣奠定了半導體基礎,也改寫了台灣命運。回顧近40年前,當時的張忠謀才54歲,他放棄了美國的高薪工作,應邀來台擔任工研院院長,他原本以為,自己幾年後就會回到美國,根本沒打算在台灣成立公司,卻無心插柳、創立了台積電,最後打造出舉世聞名的護國神山。
18歲那年,張忠謀進入哈佛,一年後轉學至麻省理工學院,因為沒能通過博士學位資格考,決定投入職場。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1998.3.26):「我在麻省理工學院,第一次要想唸博士的時候,就考這個博士資格試,是沒有考取。」
前工研院董事長史欽泰:「這是我們1976年到美國RCA的時候,那個製程的,做製造的領域的這個小團隊,那這個是我從這邊來大家知道這是曹興誠,第三個是曾繁城。」
1974年政府推出積體電路發展計畫,當時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候選人,前工研院董事長史欽泰,立即響應政策回台,隨後與曹興誠、曾繁城、蔡明介等,一票30歲左右的年輕工程師,遠赴美國學半導體技術,後來工研院院長張忠謀,受政務委員李國鼎所託,提出專業晶圓代工商業模式,1987年,張忠謀帶領98位工程師成立台積電,並租用工研院內,第一座6吋積體電路實驗工廠。
前工研院董事長史欽泰:「(張忠謀)他沒想到,台灣在國際上的這種地位這麼低,其實我們在早期做的東西都是這樣,我們是沒沒無名,我們做什麼事情,在國際上都是碰釘子的,所以他這個釘子他終於碰到了。」
不跟大型半導體公司直接競爭,而是搶吃他們旗下,晶圓製造部門的生意,台積電捱過生意冷清,營運慘虧陣痛期後,終於拿到第一張來自英特爾的訂單,1991年起業績快速起飛,1994年在台股掛牌上市。
中華民國國旗,在紐約證交所飄揚,1997年10月8日,台積電成為第一家,ADR掛牌上市,走向股東國際化的台灣企業,由於美國資本市場要求嚴格,張忠謀重大貢獻之一,便是將公司治理,提升至國際最高水準,宏碁創辦人施振榮獲張忠謀邀請,從2000年起,擔任台積電獨董長達21年,他親眼見證了台積電的崛起,也感佩張忠謀,為企業經營立下典範。
宏碁創辦人施振榮:「第一個他是希望能夠有代表性,就不同的國家,不同的都是國際化產業的CEO或者董事長,因為雖然Morris非常強勢,但是他要做決策也希望,聽到不同的背景的一些看法,對他來講也比較有信心。」
司儀(2003.9.22):「恭祝台積電上海有限公司,首期工程上梁大吉。」
2003年台積電前進上海,打造中國大陸第一座8吋晶圓廠,搶搭當地高速發展順風車,2005年,領先業界成功試產65奈米晶片,這時候的台積電,市值高達1.4兆,穩居國內龍頭企業寶座,張忠謀也首度放心交棒,由外界稱為小張忠謀的蔡力行,擔任總執行長。
前台積電總執行長蔡力行(2005.10.15):「我一定會盡我最大的努力,跟我們所有的同仁一起努力,發揚我們台積電,我們的企業文化。」
前台積電處長楊光磊:「蔡力行的執行力非常強,所以Morris是CEO,然後蔡力行是COO(營運長),這是我在我的人生經驗裡面,我覺得這是台積電最黃金的時期。」
台積電員工(2009.4.9):「企業巨無霸(企業巨無霸),說謊欺負人。」
被裁撤的員工組成自救會,在張忠謀大直住家外集結抗議,社會輿論批評台積電沒誠信的聲浪,日漸高漲,嚴重衝擊公司形象,也觸犯了張忠謀的天條,2009年520當天,張忠謀破天荒錄製VCR,邀請全數離職員工重返台積電,接著6月11日,退居幕後擔任董事長的張忠謀,以78歲高齡,回鍋接任總執行長。
資深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我們在那時候並不覺得,蔡力行做了裁員,對台積電是非常負面的,但是(張忠謀)董事長覺得這是非常負面,因為他覺得裁員這個,傷害到台積電的員工的生計嘛。」
張忠謀重新掌舵後,當時全球景氣仍在低谷,他卻大幅提高台積電資本支出,提前為經濟復甦做足準備,2012年,台積電市值逼近3兆元新高,張忠謀啟動二次接班計畫,他欽點三位資深副總,蔣尚義、劉德音、魏哲家共同擔任營運長,2013年10月,蔣尚義自請退休,由劉德音、魏哲家擔任雙執行長,隨著營運表現屢創新高,2018年6月股東會後,張忠謀終於安心交棒,台積電進入雙首長平行領導的新時代。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2018.6.5):「過去30年是我人生的,最興奮的最愉快的30年,我謝謝大家給我這個機會。」
資深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要是台灣沒有一個台積電,哪能養得起這些好的分析師啊,要是今天沒有一個台積電這種,(突破)6000億美金的市值公司,外資根本不用理我們啊。」
1987年草創初期,台積電只有13.7億資本額,到了2024年,晉升為總市值一度突破新台幣26兆,總員工數近8萬人的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張忠謀中年轉業,選擇到不熟悉的台灣另闢人生戰場,無心插柳,替台灣鋪好一條,登上世界舞台的康莊大道。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