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交通亂象曾被外媒稱為「行人地獄」,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在去年8月20號舉辦還路於民大遊行,但時隔一年,今年1到5月,全台的行人死亡人數,比2023年同期,還上升了2.6%,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批評,台灣的道路規劃很混亂,權責破碎化,而現在在台北市的大學里,成立全台第一個交通友善區,成立後,交通事故率下降22.22%,可以怎麼打造以人為本的道路空間,來看這則報導。
巷弄雙側都是人行道,汽車轉彎進來多少就是會放慢,地上寫著限速20,再往前看道路不是筆直的而是彎曲的,促使車輛減速,橫衝直撞的機率就下降,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在老師帶領下走在人行道上,不用在巷子裡閃車。
台北市交通局交安科股長陳映嘉:「像這個生活的巷弄居住的長者多,那我們也規劃了共用臨停區,那可以提供給營業用的這個裝卸貨車輛,還有日照長照車,來一起使用這個臨停的空間,做上下貨使用。」
台北市交通局主秘劉嘉祐:「以台灣來講的話,其實過去的整個交通規劃上其實大概都是以車為本,就考量交通順暢,看看用這樣子的觀念來做一些交通的規劃,但是回頭過來在巷道裡面,其實還是回頭過來,就是要以人為本,所以在以人為本的考量之下,其實減速是唯一,我們要去想辦法達到的目標那唯有減速之後那整個道路的部分,才會變成共融性的道路。」
大學里的里長很堅定要改善行人環境獲得不少里民力挺,當然反對的聲音也有,而推動過程中交通局和里長也開了很多次說明會。
台北市交通局主秘劉嘉祐:「那不同的聲音出來之後,當然里長是必須面對民意的第一關,那當然我們跟里長也成立一個LINE群組,只要居民有意見,那我們就跟里長共同來做說明。」
事故減少居民也看到成效,現在目前台北市有10個里都想做交通友善區,這是借鏡新加坡的銀髮區例子,車道不是越寬越直越好,不過要改善民眾以車為本的認知不容易,台灣的交通亂象被外媒評論是行人地獄,根據交通部統計,2024年1到5月全台行人死亡人數160人,比2023年同期上升了2.6%,另外2023年有多達2.6萬名兒童因為交通事件傷亡,不僅高於每年平均2.3萬人次更達5年高峰。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理事長陳愷寧:「那零死亡願景它其實更注重的是在工程面,也就是說我們要怎麼樣去透過設計,來改善交通的問題,那目前台灣的交通工程確實是以汽車為主,那有額外的空間再去劃給機車,那跟最後是行人,那甚至慢車是完全沒有規劃的,那我們可以看到國際上,很多比較好的交通改革的案例的城市,例如說像荷蘭,他們有所謂的共享街道,那他們他的道路規劃就會把行人、慢車然後汽機車去合理地規劃空間,不會有道路上面是行人走了以後走到一半道路會斷掉。」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認為台灣的道路規畫混亂,其中的主因包括沒有主轄機關,做都市規劃時也缺乏妥善的交通設計,還有民眾的教育。
開車不是老大,要建立以人為本的社會共識,行人的死傷是一個個痛苦的家庭,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平安回家。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