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歷經多次大地震,救災、防災經驗豐富,有值得國際學習的地方,但也有不足之處,TVBS採訪團隊,前進日本靜岡縣,獨家全紀錄他們從政府到民間的防災觀念和準備;日本有個浩劫威脅,就是預測南海海槽,可能發生規模9的強震,他們推估最嚴重時,死亡人數會超過30萬人,所以防災以這樣的大魔王為目標,像是在311大地震後,日本相當重視防範海嘯,設置很多海嘯避難塔,在學校教育方面,防災演練非常多元與逼真,甚至是無預警的演習,要培養類實戰經驗值。
整理師波多野友美:「你好今天請多指教。」
一走進波多野小姐家,玄關就讓人驚嘆。
避難用安全帽掛在牆上比較好拿,戴了就趕緊跑,打開逃生背包,有水食物頭燈藥品手套,防寒毯止血帶等等,還有這種手環哨子方便求救和攜帶。
而門邊還放著鐵撬,當地震導致門變形打不開,可以用來扳開或直接破壞,這些準備是為了往外逃生,但波多野小姐還有活命PlanB,她在玄關旁的儲藏室和廚房,隨時存著3星期份量的水及食物乾糧,還有能用700次以上的防災緊急用廁所,這都是設想在房子沒倒塌下,碰到停水停電的原地避難措施。
整理師波多野友美:「這是我們家的碗筷櫥櫃,我們在這個櫃子後面與牆壁間,裝上防止倒塌的裝置。」
讓櫃子不會倒,門片也加裝安全扣,甚至玻璃都貼上薄膜,在破裂時不會碎片四射弄傷人,層架冰箱也通通固定在牆面上,連電鍋烤箱的底部,都用這種防震墊黏著,東西「以不動應萬變」,目的就是保護人不被砸傷,打造安全無阻礙的逃生動線,然後我們跟著波多野小姐往上爬。
整理師波多野友美:「因為放在地上很容易掉下去,我掛在這邊,就算很暗的話,我也可以摸得到。」
不只樓梯扶手,二樓主臥室一出來,牆邊也有24小時都充電的照明設備,緊急時拔下就是手電筒,家中每個地方,都有逃生或減災的細膩規劃,波多野小姐是通過考核的防災士,當初會想要去受訓也是發現...。
對日本來說家庭是最基礎的防災單位,很多人都有危機意識,他們看重自救互救的能力,在1995年阪神大地震後,日本調查發現,成功脫困的民眾,超過9成是靠自己家人鄰居或朋友的協助,這個結果也凸顯社區防災的重要性,推演出災害防救方針,自助互助公助的比例是7:2:1,之後日本民間開始培訓社區中的防災士,截至2024年5月的統計,日本有超過28萬名的防災士,台灣也有參考日本推動防災士制度,不過目前全台只有2萬7千多位,以日本人口數是台灣的5倍來估算,台灣至少需要5萬多名防災士。
資深記者王薏絜:「在311大地震以後,日本特別注重海嘯災害的防範,在靜岡(縣)目前有117座的海嘯避難塔,是全日本最多,不同的高度不同的形式,還有不同的收置人數,都是經過特別計算的。」
這邊是富士市的鈴川港海拔4.1公尺,公園裡溜滑梯旁,矗立著15公尺高的海嘯避難塔,歡樂休閒的場域融入防災設施,海嘯避難塔也是觀景台,我們往上爬到最高處,可以看到港口和周圍的民宅,避難塔就座落在社區中。
來到另一個公園,裡面有座海嘯避難山丘高11.7公尺,告示牌寫著能收容大約411人,在靜岡縣目前有66座的海嘯避難山丘,有利用自然地形打造的也有人工的,這些避難空間離民宅相當近,因為大地震一發生海嘯侵襲沿岸,逃命的反應時間很短,必須讓民眾盡快往高處跑,而從逃生規劃到救援,平常反覆的訓練相當關鍵。
資深記者王薏絜:「真的非常難得可以近距離看到,日本消防航空隊在進行山岳救難演習,為了因應很多災害的發生,像是風災地震等等,他們演習的頻率相當高,一個禮拜(最多)可以進行5次的演習。」
直升機穩穩地在空中盤旋,垂降消防航空隊隊員到樹叢中,這次演習內容,有兩人一組的救援和單獨救難,而光是要到演習所在地,上山車程就開了兩個半小時相當偏遠,就是為了逼真模擬深山救災,挑戰高難度的情況。
靜岡縣消防防災航空隊副隊長中島基運:「地震來的時候,陸地會被中斷,用直升機來搬運物資,和病患會越來越重要。」
日本有個浩劫威脅,讓他們如坐針氈嚴陣以待,來到靜岡縣的地震防災中心,牆上列著南海海槽地震歷史,上一次南海大震是在1946年,專家學者根據過往的地震周期推估,未來30年內南海海槽發生規模9的大地震,機率高達7到8成。
靜岡縣危機管理課副課長杉山徹:「南海海槽大地震的話,它的影響範圍是是從靜岡到四國的,但它今天發生時,到底是怎麼樣的規模我們不知道,但是它今天的規模若是最大規模時,我們整個西日本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日本政府預估一旦發生南海海槽特大地震,最嚴重死亡人數可能超過30萬人,所以從中央到地方的防災,都以南海地震這般的大魔王為目標,另外像是靜岡縣境內的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徵,但它是一座活火山很有可能爆發,為了因應各種大規模災害日本設置...。
靜岡縣危機對策課班長八木宏晃:「我們也處理風災水災,下豪雨時的對策,另外還有飛彈飛過來的應對,所以我們會以24小時365天的體制因應。」
縣政府的危機管理部,全年無休隨時有人值班,其實日本人的防災意識,從幼兒園就開始教育,這天我們和島田商業高校的學生,走出校園,想認識過往的災害他們實地去看,學生徒步20分鐘,來到學校附近的大井神社。
靜岡縣島田商業高校學生:「其實現在大井川,還是有氾濫的可能性,只是跟以前比較起來的話機率較低。」
帶隊的學生介紹神社被洪水淹沒的歷史,和當年的遺跡,同學們在現場討論防災對策,比坐在教室裡更有感,我們納悶為什麼不是老師講解啊,原來除了老師教學生,他們也會有學生教學生的機會,促使你主動深入了解災害的背景,而日本學校的防災演練相當多元,不是千篇一律。
靜岡縣島田商業高校學生半田幸惠:「做沙包的防災演練,對我來說印象是最深的,我們在大袋子中裝了很多泥沙,做了很多袋,透過我們把這些沙包,堆疊在河川的周圍的話,就可達到把水堵住的目的。」
靜岡縣健康體育課教育主查淵上順:「我們也會進行無預警的演練,這個無預警是不告知的情況之下,突發進行地震演練,我們會把本來能通過的路,變成不能通過的路。」
讓學生以為地震真的發生,緊張氛圍中培養應變能力,增加"類實戰"經驗值,日本在教育災害風險這件事上,希望大家都明確了解嚴重性,不要太樂觀,另一方面日本的防災產業鏈很成熟。
防災食品廠的工作人員,穿戴著無塵衣帽和手套,將裁切過的麵團,手工捲起來放到罐子裡,經過發酵烘烤後再做真空包裝,就變成...。
罐頭麵包仍能維持鬆軟口感,保存期限最長7年,很多家庭會準備這樣的防災食品。
移動屋公司營業企劃課長增田真介:「我們走上這個樓梯,這裡就是閣樓,我們這個移動屋(避難屋),總共可以睡8個人。」
閣樓是很多日本家庭都喜歡的榻榻米,一樓有客廳廚房浴室和一間兩人房,木質地板搭配溫馨光源就像家,其實這叫移動屋,平常可以做咖啡店、幼兒園教室等商業用途,當大地震時會和政府合作,成為短期避難屋或中長期的安置住宅,在2024年1月的能登半島強震,就公私協力運送到災區,面對重大災害日本是傾資源對抗。
以靜岡縣來說,從1979年到2022年,43年內為了防範地震和海嘯,在各層面總共投注2兆多日圓,相當於5千多億台幣,像是在木造住宅耐震的補強工程補助,累計有2萬5千多戶是全國第一,被稱為防災先進縣。
台灣歷經多次大地震,經驗豐富有值得國際學習的地方,但面對我們的不足,要虛心借鏡別國的進步,大自然無情,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從民眾到政府都把災害當一回事,才不會讓心懷僥倖出大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