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台灣去年併購案131件! 逆風成長逾一成創歷史新高

記者 劉彥萱 / 攝影 徐崑山 鍾德榮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6/26 22:56
最後更新時間:2024/06/26 22:56

併購是企業規模,成長最快速的捷徑!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日前發布《2024台灣併購白皮書》,調查顯示去年併購交易金額雖然衰退36%,不過就併購交易件數來說,共131件,年成長12%,創下歷史新高。另外全球併購市場,併購交易總額連兩年衰退,唯獨日本在去年卻顯著成長,顯現出日本企業,正積極進行併購策略布局。

圖/TVBS

 
外送服務方便又省時,用手機點開外送平台APP,就可以點餐,不過UberEats日前宣布,將以約308億元,併購台灣Foodpanda,投下震撼彈,外送工會擔心,兩家一旦合併,市占率將超過8成,就怕出現市場壟斷和獨佔行為。

台北市網路平台外送員職業工會鄭力嘉:「現在在沒有合併之前,其實就已經很多問題,對外送員來講他有一些糾紛,譬如說他的申訴機制停權機制,包括他的運價其實也不透明,只剩下一家的時候,就是他說的算。」

一旦公平會通過併購案,這將是台灣史上,除半導體產業外,最大的國際收購之一,在UberEats獨大下,沒有強力競爭對手情況之下,合作商家外送員,各方權益恐怕都將受到影響。

 
台北市網路平台外送員職業工會鄭力嘉:「當然你可以說這是商場上,就是自由的競爭,可是你對外送員的保障,其實是沒有的。」

併購是企業規模,成長最快速的捷徑,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日前發布《2024台灣併購白皮書》,調查發現,去年大型併購交易雖然較少,交易金額衰退36%,不過就併購交易件數來說,共有131件年成長12%,創下歷史新高,而今年第一季,交易件數也已經達到43件,預估全年有機會續創高峰,更觀察到這幾年,台灣對大陸的投資減少,但卻加速前往東南亞,歐洲市場布局。

國際財顧公司的執行董事周容羽:「併購的動能是持續的強化,我們的案件數從61到131,是一個倍數的成長,那也代表台灣的企業,其實更勇於透過併購部分,來進行成長策略,如果是以佈局來看,不可諱言的在地緣政治的,考量的情況之下,台資企業對於中國的投資的部分,其實大幅的下降,我們從2013年的,台灣的海外的投資,中國佔了64%下降到去年,已經下降到了只有11%,代表資金的動能,有很大方向的改變。」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副理事長陳民強:「中國的投資慢慢會比較減少,對於歐美甚至東南亞的佈局,就越來越多,這當然也可能配合整個的一個,地緣政治,就是產業佈局的一個移轉。」

細看台灣去年前十大併購案件,交易金額最高的是,IC通路大廠文曄集團,收購加拿大半導體元件通路商Future,另外面板大廠友達積極布局車用市場,收購德國車用人機介面系統商,而鴻海旗下的鴻騰精密科技,收購德國車用元件廠,擴充電動車關鍵零組件實力,台資企業積極向外布局,透過併購轉型升級,搶占市場先機。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副理事長陳民強:「去年有好幾個比較重要的案件,包含了就是我們的文曄,併購了一個加拿大的,電子零件通路商Future,這大概是去年,大概最大的一個交易,另外就是康舒,他也去併了一個ABB的部門,就是說其實台灣的產業,就是在國際上的一個佈局,越來越明顯。」

不過去年全球併購市場,受到地緣政治,央行延續高利率政策等因素下,已經連兩年衰退,併購交易總額,較2022年衰退27%,交易件數也減少到3萬9887件,但日本併購市場,在去年卻顯著成長,總交易金額甚至高於2021年,反映出日本企業,正積極進行併購策略布局。

 
國際財顧公司的執行董事周容羽:「日本其實他們的交易所,有在做一個改革,他們會去更關注於,上市公司的一個財務體質,跟它的獲利能力,針對於獲利性不好,或是長期不具有,競爭優勢的企業,會加速去做處分,在這個加速處分的過程裡面,就會創造了非常多的,併購的機會來產生。」

國內企業透過併購,作為重要的發展策略,在國際佈局越來越明顯,不過如何讓營收增加綜效,企業文化彼此融合,優秀人才得以留任,是整合後面臨的一大挑戰。



 
#併購#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UberEats#Foodpanda#台灣#市場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392

0.0857

0.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