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內政部:累計興建達25萬戶社宅 每年減碳11.23萬噸

責任編輯 萬千瑜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6/20 17:39
最後更新時間:2024/06/20 17:39
為達成2050淨零碳排目標,內政部帶頭從社宅開始取得綠建築標章和節能設施規劃。(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為達成2050淨零碳排目標,內政部帶頭從社宅開始取得綠建築標章和節能設施規劃。(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內政部次長董建宏今天表示,為達成2050淨零碳排目標,公有社宅將帶頭進行需取得綠建築標章,並導入能效1級以上規劃設計,截至民國121年底累計興建達25萬戶社宅,每年可減碳約11.23萬噸。

內政部次長董建宏、國家公園署長陳茂春、國土管理署長吳欣修、建築研究所長王榮進下午舉行內政部務會報會後記者會。

 

董建宏表示,會中由建築研究所進行業務報告,為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建研所已完成建築部門零排放路徑研究及制訂相關措施,其中新建建築物部分,公有目標在115年可全面達建築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民間新建物則將盡速修訂法規強制實施。

董建宏說明,將由公有的社會住宅帶頭進行,所有社宅需取得綠建築標章,而國家住都中心興建的社宅已提前從去年起,率先全面導入能效1級以上的規劃設計,地方興建社宅,預定從明年7月1日起,達能效1級以上。

董建宏指出,據建築研究所分析,截至今年底,未來12萬戶社宅完工後,每年可減碳約4.74萬噸;截至121年底,未來社宅興建完成累計可達25萬戶,每年可減碳約11.23萬噸。
 

董建宏解釋,為逐步落實2050淨零建築,內政部訂定3階段目標,分別為2030年公有新建建築物達成建築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2040年50%既有建築物更新為建築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2050年100%新建建築物及超過85%建築物為近零碳建築。

董建宏提到,從112年7月起,公有辦公、服務類的新建建築需申請建築能效評估及標示;從113年7月起公有公共集會、商業、休閒文教類建築實施能效制度,並逐年擴大適用對象,公有新建建築物預計可提前在115年全面達標。目前建築能效申請評定63件,共計完成認可36件,其中19件取得近零碳建築能效標示。

另外,國家公園署在會中報告「淨零轉型」規劃,董建宏陳述,國家公園、濕地與海岸是最關鍵的自然碳匯吸存區域,據試算,國家公園森林碳匯溫室氣體移除量約205萬1370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占全台林業部門移除量的百分比9.39%。

董建宏表示,濕地及海岸地區的「藍碳」碳儲存量約34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估計每年碳移除量約9.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強化增匯部分,董建宏指出,國家公園署將盤點現有外來種入侵、劣化棲地、廢耕地、沙洲等區位造林,估計造林成木後,碳移除量每年可達約1981.3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董建宏強調,濕地碳匯方面,以生物多樣性保育為前提,適地推動生態碳減量基地,初步以50公頃布袋鹽田做為碳匯實驗場域,估計濕地碳移除量每年達1500到3500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中央社)
 
 

ESG新趨勢

減碳生活

#社宅#ESG#綠能建築標章#節能減碳#藍碳#內政部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550

0.0911

0.2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