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視線模糊恐「腦下垂體腫瘤」!醫曝3診斷方式 1族群高危險

作者 LIFE生活網 責任編輯 黃若維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6/08 09:54
最後更新時間:2024/06/08 09:54
腦下垂體腫瘤恐壓迫視神經,導致視線模糊。(示意圖,非當事人/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腦下垂體腫瘤恐壓迫視神經,導致視線模糊。(示意圖,非當事人/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腦下垂體位於腦部中央,分為前葉和後葉,主要掌管人體的內分泌系統,調控八種賀爾蒙的分泌,包括生長發育、尿液代謝、乳汁分泌、甲狀腺、腎上腺和性腺等功能。當腦下垂體長出腫瘤時,可能導致內分泌功能失衡,或是壓迫視神經造成視覺功能受損。

謝炳賢醫師在其臉書專頁《守護家人的帶刀侍衛 謝炳賢醫師|宜蘭神經外科推薦 礁溪診所 陽明醫院 頸椎 腰椎 微創手術》進一步解釋,腦下垂體腫瘤是長在腦下垂體腺的腫瘤,屬於腦部腫瘤中常見的一種。大多數為良性,惡性腫瘤的風險較低。好發在30-50歲的成年人,女性患者的比例高於男性。

 

腦下垂體腫瘤的症狀有哪些?

腦下垂體腫瘤可分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功能性腫瘤主要影響內分泌功能,常見症狀包括泌乳激素過高、肢端肥大症、庫欣氏病,或甲狀腺相關的症狀如心跳加快、怕熱以及易出汗等。非功能性腫瘤則是細胞增生,不會影響賀爾蒙,但腫瘤增大可能會壓迫視神經或視交叉,導致視野缺損或視力模糊。


如何診斷腦下垂體腫瘤?
 

診斷腦下垂體腫瘤主要有三種方法:賀爾蒙檢查,用於檢測腫瘤是否分泌異常;磁共振掃描(MRI)或電腦斷層掃描,提供詳細的影像,更精確知道腫瘤位置及大小;視力檢查,用於視力異常的患者,一方面是要確認狀況,另一方面則是為後續追蹤檢視。


腦下垂體腫瘤是否需要開刀治療?

治療腦下垂體腫瘤的方式取決於腫瘤的大小和類型,主要包括藥物治療、放射線治療和手術治療。目前最常見的手術是經鼻內視鏡手術,通過口腔或鼻腔進入,切除腫瘤,不僅提高手術的精確度,也減少併發症發生的機會,同時也避免了傳統開顱手術的風險。


腦下垂體腫瘤恐導致內分泌大亂,以及視線模糊。(圖/謝炳賢醫師授權提供)

腦下垂體腫瘤的治療方案通常需要根據腫瘤的性質、大小和患者的整體狀況來制定。醫生會評估每種治療方法的風險和效益,並根據患者的特定情況制定最適合的治療計劃。

延伸閱讀

中醫師授「消暑4撇步」防中暑 2茶飲必喝、1類食物小心腸胃不適
吃飯還是吃麵更容易胖?營養師曝「3大原則」不復胖又控糖

 
本文由《每日健康》授權提供
 

LIFE生活網

#腦下垂體腫瘤#內分泌失調#賀爾蒙分泌#腫瘤#腦下垂體腫瘤治療#視線模糊#謝炳賢

專欄作者介紹

作者

LIFE生活網

LIFE生活網匯集世界各地的時事趣聞,豐富網友枯燥乏味的無趣生活,讀者活躍討論超熱絡,用最切合網路流行的話題滿足你的資訊渴望,是打發時間的最好夥伴。

看更多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455

0.0798

0.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