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非保育牛港鰺過度捕撈疑慮 學者:應公開產量變化

責任編輯 萬千瑜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6/04 15:30
最後更新時間:2024/06/04 15:30
牛港鰺是深受墾丁潛客喜愛的魚種,但捕獲量也引發潛客對漁民是否有過度捕撈疑慮。(圖/中央社)
牛港鰺是深受墾丁潛客喜愛的魚種,但捕獲量也引發潛客對漁民是否有過度捕撈疑慮。(圖/中央社)

牛港鰺是深受墾丁潛客喜愛的魚種,日前高雄市議員林于凱在臉書貼出漁民捕獲9公噸牛港鰺照片,引發過度捕撈疑慮,學者今天說,牛港鰺非保育類但應公開魚貨產量變化。

林于凱臉書(Facebook)貼文下方許多潛客留言表示惋惜,有人說「賣沒多少錢,肉又難吃,一群在水裡游多漂亮多好」,「經濟價值很差,但娛樂價值很高的魚種」;也有人說「每次潛水看到1 、2隻就很興奮,也會為了看一整群花錢出國,沒想到在台灣要看一整群只能看這種被撈上來的」。

 

長期關注環境議題的林于凱告訴中央社記者,牛港鰺在1日下午5時左右進入車城海口港,是以定置漁網捕撈,業者說每年都有1個季節遇到牛港鰺大出,從5月底開始陸續有牛港鰺大群入網。這種魚沒有禁漁期,潛水所見通常零星出現,這次大群出現在恆春引起潛水界重視。

台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講座教授邵廣昭表示,海口港不是保護區,牛港鰺也非保育類,以漁民立場來說並無違法。漁業署管制通常是針對產量下降魚類或破壞性漁法,作出限制漁期、漁法、總量、魚體長等管制措施,目前沒有針對牛港鰺的捕撈限制。

邵廣昭指出,任何管理措施一定要有科學數據支持,只是現在漁業年報統計資料很粗略、沒有細分到每個魚種,牛港鰺漁獲量也沒有大到有人去作研究;漁業署沒有公開捕撈量資訊,也就無從得知牛港鰺產量變化趨勢、是否應予管制。
 

邵廣昭說,以保育及永續立場來說,越大的魚繁殖力越強,應該要留在海裡,魚多了以後潛水觀光客也多,地方經濟一樣會繁榮,應向漁民宣導永續觀念。(中央社)
 
 

ESG環境

#ESG#牛港鰺#過度捕撈#TVBSGOOD#海洋生態#墾丁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442

0.0939

0.2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