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羊毛濕氈工藝家林婕妤,工作室叫「浮繞」,就是卑南族語的魚。非科班出身的她,從書籍和網路去學習羊毛濕氈的技法,不但可以做出具象的動植物,更可以表現出浮雲明月或東海岸美景,使羊毛濕氈展現更多創意。
記者vs.羊毛氈工藝家林婕妤:「這個是比較抽象的,我自己很喜歡潛到海裡面,這可以玩欸,對我就看到,陽光它穿透到海裡的時候,它會有很多光束。」
記者vs.羊毛氈工藝家林婕妤:「你可以再晃一下嗎?可以,所以你眼中的海水,竟然長得像海草的感覺,變具象的了,而且一片一片這樣子,我覺得自己還滿療癒的。」
記者vs.羊毛氈工藝家林婕妤:「(黑冠麻鷺)那它我做這的這個姿勢,它其實正在吃蚯蚓的姿勢,這隻蚯蚓非常肥美,它旁邊有非常多草的手,像是在把這隻蚯蚓,要貢獻給這隻鳥的感覺,好像供奉一樣。」
記者vs.羊毛氈工藝家林婕妤:「剛好這裡有一束一束一串的東西,我看不出來,這應該是一根漂流木,然後我看到這裡有小魚。」
羊毛氈工藝家林婕妤:「因為以前我很喜歡浮潛,那我就會看到蛙鏡前面的景色,是從天空然後到陽光,它照射在海面上,慢慢到淺海到深海,那深海會看到一些魚在游,但你不解釋,我們看不出,這是一個海洋的剖面。」
記者vs.羊毛氈工藝家林婕妤:「那這件呢?我又看到魚了然後有鏡子。」
羊毛氈工藝家林婕妤:「這個是我自己很喜歡種荷花,那荷花花瓣,它會飄落在水面上,那中間有一面鏡子是,因我們有時會透過那個水面,去當做鏡子這樣子看我們自己。」
羊毛氈工藝家林婕妤:「那旁邊這是水,就是浪的感覺,這是水,那這是枯葉嗎,這整片是一個荷花瓣。」
家住高雄的林婕妤學商品設計,做過美髮業,對美的事物都有興趣,無意間被羊毛氈吸引,買書看錄影帶自學,她走的路線是比較少見的羊毛濕氈。
羊毛氈工藝家林婕妤:「前面我會先撕一段羊毛,我會用比較放射性的鋪法。」
羊毛氈工藝家林婕妤:「這是第二層。」
羊毛氈工藝家林婕妤:「裡面灑一些皂劑加水,這是我隨意剪的氣泡墊,這也是版型的材料,我會用凸的這面,稍微輕搓,再把網子掀起來。」
再翻面,毛拿起後會看到版型,把版型拿出來。
羊毛氈工藝家林婕妤:「如果你要說你正式出道是哪一年,2017,怎麼說,我從那時才被邀請到市集,你得過什麼獎,第一個的話就是第一屆(2017)纖維創作獎(三獎)。」
羊毛氈工藝家林婕妤:「我想說這個應該也是海中的植物吧,對,它是海葵,這個形狀要這樣把它樹立起來,而且都不變形這個難度有嗎,有,目前本身是有支架,很重要是兩隻手塑的力道要一致。」
背景好像是一個珊瑚礁的感覺,那也有不同顏色的層次,所以它是個什麼東西,就是浪它打上岸之後,再散開瞬間的水波紋,陽光會剛好就灑在上面,所以它會有一些暖陽的感覺。
羊毛氈工藝家林婕妤:「它是一個東海岸,海岸線的概念就是因為東部它有日出,所以這邊有日出,然後這邊是海岸山脈,這邊是海岸線。」
羊毛氈工藝家林婕妤:「這些布料跟羊毛的結合,它並不是透過一些針線或是黏著劑,去把它做結合,它是透過羊毛本身(咬合),所以你意思是說,這布料跟羊毛的接縫點是自然去搓和的。
記者vs.羊毛氈工藝家林婕妤:「這裡有個很大的眼睛,對,這是在做我自己,妳自己,那這個形狀是什麼形狀,很像衝浪板,這個只是我自己從鏡子裡面,看到自己的一部份,那你的眼睫毛跟眼睛距離好遠喔,對,它是有放大,然後因為我有桃花痣,把它做出來。」
記者vs.羊毛氈工藝家林婕妤:「是一個小水滴,一個花器。」
羊毛氈工藝家林婕妤:「我覺得羊毛氈給人家一種很溫潤的感覺,它是一體成型,對於很多不擅長針線的人來說,它其實是一個還滿不錯的手工藝。」
記者vs.羊毛氈工藝家林婕妤:「月亮為什麼這裡有,這樣長出來的這個角角邊邊的東西《雲月之間》這是雲的輪廓,然後因為月亮的顏色,它會暈染到旁邊的雲,所以我把它做成一個,就是一體的感覺。」
記者vs.羊毛氈工藝家林婕妤:「它這是曙鳳蝶,我覺得它比較亮麗一點,我就想做一個它剛好《破蛹而出》,它的觸角是可以動的,它裡面是有一些鐵絲。」
無師自通的林婕妤,摸索出羊毛濕氈的技法訣竅,像這個背包,一大堆孔洞用來放塑膠袋,出門採買物品用法很多元。
從動植物到風景,林婕妤的羊毛濕氈,可以做大面積的抽象表述,使纖維編織實用和美學兼備。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