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首份氣候變遷報告示警!「極端暴雨成常態」3縣市恐被淹

編輯 黃潔文 / 責任編輯 編輯組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5/08 15:33
最後更新時間:2024/05/08 17:11
台灣「氣候變遷報告」示警,未來極端暴雨恐成常態。(圖/葉志明攝)
台灣「氣候變遷報告」示警,未來極端暴雨恐成常態。(圖/葉志明攝)

「氣候變遷科學報告」警示暖化衝擊!專家指出,若全球暖化持續惡化,台灣夏季恐長達7個月,高溫逾攝氏36℃天數增75天;海平面上升,雲林、台南、基隆等縣市面臨淹水風險。此外,極端暴雨將成常態,農作物產量下滑,海溫上升也衝擊水產品漁獲量。

國科會今(8)日舉辦「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24:現象、衝擊與調適」公開說明會,這是《氣候變遷因應法》上路後,我國第1本氣候變遷科學報告。報告中指出,在無法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情況下,台灣的夏季可能長達7個月之久,高溫逾攝氏36℃的天數更可能一口氣增加75天之多。

 

此外,報告也提到,全球暖化導致海平面上升,雲林縣、台南市、基隆市等3縣市的溢淹面積將顯著增加。極端暴雨也將成為常態,「恐怕每10年就發生一次」!連續不降雨日數越來越多,豐枯水期差距擴大,乾旱事件的強度及頻率也隨之提高。

農作物與水產品同樣難逃暖化的衝擊。報告指出,水稻、玉米等農作物產量可能下滑;而海溫上升攝氏1℃,小卷漁獲量可能下降15%;若暖化達2℃,文蛤養殖的風險更會增加。

更多新聞:Energy當年最紅「不是坤達」?粉絲憶他爆帥:妹子都喜歡
 

主編之一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許晃雄指出,本報告目標受眾為各部會,內容聚焦科學方法及推估資訊的彙編,扼要呈現2017年版科學報告後的氣候變遷資訊。內容包含全球及東亞氣候變遷概述、台灣氣候變遷現象與衝擊資訊、氣候變遷風險與調適科學架構。

另名主編中央大學水文及海洋科學研究所教授李明旭也提到,全台用水相對敏感的春季,連續不降雨日數將增加、豐枯水期的差距也增加,乾旱事件強度及頻率提高。極端暴雨將成新常態,現在50年才發生的極端降雨事件,未來可能每10年就發生1次。未來侵台颱風數量受暖化影響將減少,但其風速及降雨會有增加趨勢,對台灣水資源管理及災害風險都有影響。

更多新聞:太魯閣號隧道發現「11名罹難者遺骸」!家屬慟:被遺忘近3年

許晃雄及李明旭表示,國家在氣候治理上,除政府部門積極推動淨零減碳工作外,也應加強重視因應水資源、農漁業、生態系統國土規畫、人體健康在未來降雨不均、熱浪、海平面上升等衝擊下的調適工作,並盼科學資訊的彙整對調適政策的研擬與推動有所助益。



 

【專訪/名人瘦身】

👉視覺-3kg障眼法!藍心湄:掌握挑衣法則

👉12位女星減重菜單 小嫻吃澱粉沒復胖

👉當媽照樣瘦!陳艾琳:運動飲控少不了


#氣候變遷#全球暖化#高溫#淹水#氣候#天氣#極端#暴雨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335

0.0716

0.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