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捐血率是世界第一,去年還創下歷史新高,但卻常常發生缺血的狀況,根據血液基金會統計,跟10年前相比,他們提供給醫療機構的血量,多了35萬袋,但是小於20歲的年輕人捐血量,少了10萬袋,少子化下,捐血來源減少,最快2027年到2030年間,捐血和用血有可能達到黃金交叉,台灣輸血學會最近在推動「病人用血管理」「PBM」指引,數據上顯示,目前台灣住院病人曾經輸血率達12%,高出美國3至4倍,希望醫院跟醫師用血更有效率,讓血液留給相當需要用到的病人。
林先生的捐血史已經11、12年,從大學時就開始,他現在選擇的是分離術捐血,也就是一邊抽血,再藉由血液分離機分離出血小板等成分,其他成分再送回捐血人體內,這樣的方式兩周後就能再捐血。
捐血民眾林先生:「一開始是捐全血,然後後來這捐血中心的護理人員說,我可以嘗試看看捐分離術,然後說我的身體,然後血管也滿正常滿大條的,可以試試看,然後我就想說好啊,試試看,有工作空檔,我有兩個禮拜就會來一次。」
台灣血液基金會公關處處長黎蕾:「我們在給醫院的需求的血液的部分,那跟10年前比,我們是多供了35萬袋的血液,那在我們捐入這一塊,就是我們必須找有血液進來的部分,那我們主要是希望靠年輕的血源捐進來,可是跟10年前相比的話,我們年輕人就是小於20歲的年輕人,他的捐入的數量比10年前少了10萬袋,其實我們重複的捐血人,以前大概只有佔85年前,最近就佔到90%,所以我們幾乎都是來自於這些重複的捐血人,我們叫他護國菩薩,就是其實呼籲他他們就會來。」
醫療端的臨床用血不斷增加,但少子化捐血的年輕人越來越少,這樣的供需不平衡,被預估最快2027年可能就會出現死亡交叉,缺血情況會很嚴重。
輸血學會呼籲,台灣要積極推動「病人用血管理」PBM指引,才能降低住院患者輸血率,以香港來說開始推動PBM後,當年住院病人曾經輸血率4.67%,到了2020年降到4.35%,而同年台灣是12%高了近3倍。
台灣輸血學會理事長闕宗熙:「照理說我們現在醫學進步之後,這個手術也都微創手術,然後一些這個醫療,內科的醫療治療上面都比較進步了,照理說輸血量應該也會稍微降一點,那應該可以緩和,因為老人化病人增加的這種壓力,可是我們的用血量的成長還是非常厲害,其實我們很早也看到澳洲的經驗,香港的經驗或美國的經驗,他們在推動PBM之後,就用血量就很大幅地下降,有下降兩成、三成甚至有四成的。」
輸血學會理事長闕宗熙表示,不是要限制醫療的輸血量,而是去找出我們為何需要那麼多的量,目前台灣住院病人曾經輸血率達到12%,高出美國3到4倍,而如果少子高齡化是用血量高的原因,那更少子高齡化捐血率還比台灣低的日本,為什麼沒有用到那麼多的量值得去探究。
以嘉義大林慈濟醫院來說,他們在2023年9月開始,針對院內手術室的開刀病人推動病人用血管理,和未執行前比較,每月為醫院節省支出7萬多元,病人在術後出現併發症等情形也沒有明顯變化。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麻醉科主任林真福:「那我們據目前的那個文獻的報導,跟我們美國輸血學會,他們所公告出來最新的輸血造成的併發症,其實是我們的輸血後,造成一個體液過多,而造成的一些心衰竭的症狀,我們叫TACO,那其他還有比如說,輸血後產生一些發燒、胃寒、皮膚起疹子,類似這種過敏反應,那當然也有更嚴重的,比如說急性的肺損傷這都是很常見的。」
供給端希望年輕人能多捐血,在醫療需求端妥善輸血,讓每袋珍貴的血發揮最大價值。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