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魚料理在餐桌上越來越受歡迎,清蒸或煎煮都能帶來鮮甜美味。然而你知道嗎?我們所吃的黃魚有九成由中國大陸進口的。
魚販也指出,一些消費者因為對這些問題有疑慮而不敢購買黃魚。他們認為政府應該更嚴格監管,以保障消費者的權益。黃魚作為生鮮食品,應該在進口前經過檢驗,而不是先放行再進行檢驗。根據關務署海關進出口統計,每年有超過5000公噸的冷藏黃魚從中國大陸進口到台灣。大陸黃魚主要是透過高密度箱網養殖方式進行生產,但這種養殖方式容易受到污染,因此需要大量使用抗生素,這也導致了黃魚藥物殘留的問題變得相當嚴重。
湧升海洋的創辦人徐承堉指出,中國的箱網養殖業是一個非常大的產業。早期養殖時,使用的藥物主要是抗生素,包括氯黴素和孔雀石綠等,但這些藥物現在都屬於禁藥。然而在中國這些廉價且有效的藥物在一些小戶人家中使用頻繁,管理方面並不落實。
嘉義大學水生生物科學系的助理教授郭建賢指出,養殖魚種最大的問題在於使用藥物,如果使用的藥物符合規定,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不大。不過由於大陸採用箱網養殖且高密度的方式,為了維持生產量,使用了大量的抗生素來抑制疫病的發生。
長期以來,從中國大陸進口的黃魚被驗出違規使用動物用藥的情況。今年4月,有一批冰鮮黃花魚在驗收中被發現含有0.05ppm的廣效性殺菌劑,該殺菌劑原本只核准用於豬和牛,並未核准使用在水產品上。這樣的情況引起了專家的關注,並呼籲消費者減少食用黃魚,轉而多選擇台灣在地的水產品。
嘉義大學水生生物科學系助理教授郭建賢指出,比較小隻的魚種,如午仔魚,可以很好地取代黃魚。午仔魚的大小和黃魚相似,而且肉質也很好。因此,他建議消費者選擇台灣的養殖魚種或本地海產品種,這樣的選擇也相當多。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