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研究神經領域的學者發現評估睡眠,可以準確的預估一個人一生中,阿茲海默氏症最有可能發作的時間範圍。值得注意的是β類澱粉蛋白,是阿茲海默症發病和進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它會破壞記憶和大腦功能,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睡眠障礙和阿茲海默氏症等失智症有關,在睡眠障礙的病患,將來發生阿茲海默氏症的風險增加六成。
臺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副教授王嚴鋒:「目前主流的學說認為,在大腦裡頭的類澱粉沉積,造成神經元的毒害,在阿茲海默氏症的病生理有重要的角色。神經元漸漸損失後,臨床症狀就慢慢顯現,由於類澱粉沉積需要時間的累積,所以症狀的發展,通常為逐漸發生。」
臺北榮總神經內科研究醫師廖誼佳:「在過去有一個英國研究就發現,長達17個小時沒有睡覺的人,他們的專注力記憶力,就跟喝醉酒開車的人是相當的,所以這也代表說如果一個人沒有良好的睡眠品質,沒有足夠長的睡眠時數,他未來就有可能在隔天產生精神不濟,專注力下降的狀況。」
醫藥記者蔣志偉:「以往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睡眠障礙和阿茲海默氏症等失智症有關,在睡眠障礙的病患,將來發生阿茲海默氏症的風險增加六成左右,另外,也有研究顯示,睡太多或睡太少都不好,每天睡眠小於5小時者,或睡眠超過10小時,將來發生阿茲海默氏症的風險超過兩倍。」
臺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副教授王嚴鋒:「中樞神經系統一般而言和身體的免疫系統隔絕,但也有一套膠淋巴系統,其運作仰賴神經膠細胞,而功能與身體其它部位的淋巴系統類似,故稱為膠淋巴系統,這是腦中清除代謝廢物或毒素的下水道系統,這套系統通常是在夜間睡眠時的運作比較有效率,因此,若是缺乏深度睡眠,可能會導致類澱粉排除的效率變差,或許可以解釋臨床上睡眠障礙與阿茲海默氏症的關聯性。」
近年來研究神經領域的學者發現評估睡眠,可以準確的預估一個人一生中,阿茲海默氏症最有可能發作的時間範圍。值得注意的是β類澱粉蛋白,是阿茲海默氏症發病和進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它會破壞記憶和大腦功能。
臺北榮總老年精神科主治醫師劉慕恩:「研究人員將32名健康老年人的夜間睡眠質量與他們大腦中β類澱粉蛋白的積聚相匹配,經多年研究發現,參與者若為睡眠片段和有較少的深度慢波睡眠,最有可能在研究過程中增加β類澱粉蛋白的積聚。主要的機轉可能是大腦在深度睡眠期間,進行自我清洗,能將腦部裡的有毒蛋白清除,此研究重要性在於,我們將無需等待受試者,在多年後發展為阿茲海默症,而是藉由長期評估睡眠品質,預測β類澱粉蛋白的變化。」
臺北榮總神經內科研究醫師廖誼佳:「目前有很多研究也發現,睡眠品質跟失智也是息息相關的,在白天的時候我們神經元會非常活化產生很多有毒的物質,那這些代謝物質在晚上時候,就會透過腦內的淋巴來進行排除,如果在睡眠品質不佳狀況,睡眠時數太短,腦內淋巴沒有辦法有效的運作,這些毒性物質像是β類澱粉蛋白,就可能沉積在腦子當中,未來有更高的機率產生失智症,或者是神經退化性疾病。」
睡眠品質差!腦內淋巴無法運作罹失智症風險高,雖然基因和血液檢測,可以預測罹患阿茲海默氏症的風險,但這些檢驗目前大多無法提供有效的預防介入措施。醫師指出藉由評估並改善睡眠品質,或可視為一種降低罹患阿茲海默氏症的策略,進而提供具體可行的介入措施。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