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團體上午召開記者會,質疑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的鯨鯊疑似因為水缸空間不足,鯨鯊在游的時候,尾鰭會不斷拍打到魚缸牆面和底下的礁石,導致尾鰭下葉因為反覆受傷,明顯短了一大截,要求館方應該立即野放,而且不能再抓其他小鯨鯊來受罪,館方雖然說會野放,但堅持不能不顧教育性質,還是要讓小朋友都能親眼看看鯨鯊到底長什麼模樣。
超大隻的鯨鯊在水箱裡游啊游,參觀海洋博物館的小朋友們各個興奮極了,但仔細看,鯨鯊的尾鰭下葉明顯短了一大截,而且萎縮、捲曲在一塊,保育團體氣到不行。台灣動物社會研究社陳玉敏:「游下來會碰到這個礁石,它的尾鰭就是會不斷打到礁石。」
保育團體指出,鯨鯊的尾鰭就是因為不斷碰撞、反覆受傷才會變形,保育團體也不滿,海生館2004年以教育、研究為名引進3隻鯨鯊,2007年先是棄養其中1隻,接著又有1隻暴斃,剩下的這隻鯨鯊已經大到體長有6公尺,但水缸長33公尺、寬22公尺,空間根本不夠,要求館方立即野放。陳玉敏:「我們也很擔心牠的脊椎,因為長期在一個水族箱裡,它繞著固定的姿勢不斷、不斷地轉圈,它的尾鰭就朝著固定方向擺動。」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甘辰宜:「已經不是保育,更不是教育,就只是為了海井公司的私慾。」
保育團體質疑把鯨鯊關在水族箱裡實在太殘忍,應該改用3D影像呈現就好,但館方堅持不能忽略教育性質。屏東海洋生物館主任李展榮:「現在出生的人,未來10年、20年也能看到小鯨鯊,這就是我們(成立)的目的。」
保育和教育怎麼兼顧?政府還需要多花點心。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