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案例分享感受社區營造帶來的美好,「風土再造 看見地方的光:25個社區營造的實踐之路」新書出版,文化部長李永得到場致詞時說支持,希望透過這本書推動社造的永續發展。
李永得今天在新書發表會上表示,在台灣社區營造邁入30年的此刻出版專書,盼將社造推動過程中多元面向的案例,以故事讓社會大眾更加理解何謂社造,讓所有的團隊藉此互相學習、分享、觀摩,推動社造永續發展。
李永得也表示,國發會於2019年啟動的「地方創生元年」,希望在30年社區營造的基礎之上,進一步讓社區資源吸引年輕人返鄉、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進而提升地方產值,「地方創生一定要和社區營造緊緊結合」。
李永得強調,「社區營造一定會永遠繼續」,因社區營造永遠是社區發展非常重要的基本動力。今年的專書是個開始,文化部未來也將持續出版,期盼「有更多精彩的故事可以發生,讓社區更加蓬勃」。
文化部今天發布新聞資料表示,「風土再造 看見地方的光:25個社區營造的實踐之路」一書,匯聚全台25個社區、數百名夥伴,對社區營造的行動藍圖與實踐經驗,以社區共同體意識為出發點,在文化、景觀、產業、教育、藝術、照顧及生態永續等各個面向,凝聚社區民眾向心力。
書中提及桃園「日日田職物所」把博物館、社區、廟宇與青年四方角色串起來,透過與居民共學共創的過程,保存、展演多元的地方特色。
台南市北區大港里受到登革熱疫情侵襲,激發社區居民產生危機意識,種植香草、生產製造香草產品來驅蚊,進而創立自有品牌,成為台灣第一家由社區協會為股東的閉鎖性社企股份有限公司,創造出另類的地方創生,都是成功案例。
文化部表示,台灣社區營造邁入第3個10年,自1994年文建會提出「社區總體營造」政策,「社造」便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展開一場最草根、最普及、最安靜溫和、持續最久且影響深遠的社會運動。
文化部表示,從社區到社群,從社區行動到公民審議,社造不斷深化,在政府與社區協力合作下,社造的成果,在台灣遍地開花。當前台灣社會面對全球化、人口老化、產業結構變化、數位轉型、氣候變遷及青年世代相對剝奪感等多元挑戰,更應深化社區營造,孕育更具公民意識、行動力的文化公民。(中央社)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