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經常在秋冬好發,患者的皮膚除了會出現乾燥搔癢之外,不同的人會合併有不同症狀,如紅疹、脫皮、滲出組織液、結痂或苔癬化等。一般來說,異位性皮膚炎經常用外用類固醇治療,不過長期使用會使皮膚變薄、變色,食藥署提醒,塗抹藥物,應該以「Finger Tip unit(FTU)」為單位,藥膏擠出以不超過食指第一關節長度為主,且成人和兒童用法也大不同。
食藥署科長林邦德表示,類固醇藥膏正確用法為以「FTU」為單位,身體各部位都有建議塗抹量。外用類固醇,依照主成分、濃度含量、劑型等有差異,長期用可能會出現局部皮膚萎縮,小孩也容易引起欣氏症候群及腎上腺功能障礙,因此,一定要避免眼睛四周、粘膜、潰爛或嚴重外傷的地方,非處方藥更不得連續使用超過7天與大面積體表。
林邦德建議,塗抹類固醇應以「Finger Tip unit(FTU)」為單位,「藥膏擠出不超過十指第一關節長度」,這樣的重量大約為0.5毫克。成人的異位性皮膚炎如果在臉部,用藥量大約為2.5FTU,四肢、胸腹為4FTU,手肘和膝足為各1FTU。兒童用量則是根據年齡、患部以1~4.5FTU不等,腳的用量最大、臉則最少。
不過長期連續使用或不當使用,容易在停止治療後出現反彈性發作,尤其臉和軀幹彎曲區議更容易,尤其是治療成功數日到數週間,容易出現皮膚發紅、灼熱或刺痛感、搔癢、皮膚脫屑、滲膿等症狀,就要儘早就醫檢查。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