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臺灣會移動?!氣象局長鄭明典證實 往「這國」方向移動

記者 蔣志偉 / 攝影 陳儒桓 張鎮安 報導
發佈時間:2022/11/14 23:11
最後更新時間:2022/11/15 00:05

台灣地震頻繁,又處於板塊交界處,不少民眾好奇,台灣是否會因此位移,對此中央氣象局證實,台灣真的在動,關鍵在於氣象局在臉書表示,手機GPS可以監測人們每日移動路線與距離,同樣的技術和概念也能適用於監測台灣地表,透過全台建置超過160個「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測站,進行大地測量,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表示地震中心數據大約可以看出來,我們臺灣有點往東南方向移動!

圖/TVBS

 
資深記者蔣志偉:「臺灣在過去,經常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地震,但您知道嗎,其實在臺灣本島,在西部部分則是屬於歐亞大陸板塊,而在東邊部分則是菲律賓海板塊,這兩大板塊相互推擠之後,就會導致整個臺灣,從北到南有不同速率的位移,以及產生造山運動。」

中央氣象局地震中心課長廖哲緯:「臺灣在東南方是有一個菲律賓海板塊,它是以每年大概7~8公分速度,朝西北方向推進,和擠壓碰撞,那在臺灣本島這邊呢,大部分都是歐亞大陸板塊,那因為這樣子推擠碰撞,它位移方式其實主要是推擠,然後在我們全台皆有建置,非常比較高密度的GPS,就是地表變形的測站,就可以看出,它其實在整個推擠過程,它都有一些地表變形形變。」

就是因為台灣處於板塊交界處,發生地震情況早已經讓許多人習慣了,但有不少民眾提出疑問,台灣會不會出現位移現象,中央氣象局局長鄭明典專業解析!

 
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地震中心數據大約可以看出來,我們臺灣有點往東南方向移動很慢,如果我們看絕對數的話,有一點點往東南方向移動,那如果這個趨勢持續下去的話,我們事實上往赤道靠近是往菲律賓方向。」

圖/TVBS

中央氣象局在全臺灣建置超過160個「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測站,進行大地測量,建立臺灣大地變形的資料庫,藉由監測大地變形,地球科學家可以監視斷層、火山活動,以及地層下陷等。

中央氣象局地震中心課長趙曉玲:「那我們建置這些全球導航衛星系統觀測站,就是為了要監測我們臺灣,全臺灣各地那個地殼變動,那這些地殼變動就可以來分析,我們這些臺灣移動的速度,或者是它抬升的量。」

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兩個板塊相擠壓,所以相對運動他們是互相接近的,一個我們現在看到主要還是,菲律賓板塊跟歐亞大陸板塊,這之間擠壓造成海岸山脈起來,那如果我們固定其中一個,看另外地方的相對運動,就是我們這張圖裡面的相對運動部分,絕對運動是依據全球定位系統的定位,算出來的速度,兩個目的不太一樣,那對我們地震來講,相對運動比較重要的。」

資深記者蔣志偉:「其實地殼不只是在地震時會動,平時地殼就已經在累積能量,而過程中,會在地表出現非常微量的變形,因此地球科學家也是透過這樣的原理,長期監視台灣地表一舉一動,希望藉此找出大地震前兆。」

圖/TVBS

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長期來講我們是希望能夠,預先從表面上的變形,來預期下一次的大地震,可能在什麼地方,那是理想,但是這個還需要很多很多事蹟支持。」

 
中央氣象局地震中心課長廖哲緯:「以這個長期觀測來看,其實菲律賓海板塊,去推擠歐亞大陸板塊,所以呢台灣才有這麼高的山脈,那也因為是這樣子,所以在臺灣周遭有非常多的地震。」

氣象局強調,在短短數10秒內出現的「同震滑移」之外,地震前和地震後,其實斷層都有偷偷的亂動。

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那我們地震不外乎就是,這個變形可能是擠壓,伸張或者是錯動,這幾個特性啦那我們如果能夠將這些特性,跟已經知道我們量測地震的數據,結合起來,慢慢或許我們找到一些相對應關係,那就能夠有所謂的前兆,能夠提供未來預警的參考。」

氣象局表示,儘管目前尚未發展出成熟的地震預測技術,但可藉由地震前、中、後搜集的地表微小變形資料,讓專家更了解地殼運動的樣態或分析地震的發生週期、計算地震的災害潛勢。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地震#台灣#板塊#移動#監測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403

0.0759

0.2162